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永宁 > 永宁要闻

舞动叭喇鞭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时间:2024-11-29 来源:永宁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叭喇鞭,因在敲打时会发出“叭”和“喇”的声音而得名,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近年来,永宁县文化馆通过挖掘、学习、创排、演绎及推广,让这一非遗项目得以保护、传承和发扬。

11月27日,记者走进永宁县文化馆排练厅,悦耳的音乐和清脆的“铜铃”声响彻耳畔。县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们正踩着音乐节拍,舞动着手中的叭喇鞭进行排练。20世纪80年代以前,叭喇鞭主要流行在隆德境内沿六盘山西麓的山河、奠安、陈靳、观庄一带,是作为小学生集体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项目。2012年,随着大幔坡村居民搬迁,“叭喇鞭”这一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也被带到了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叭喇鞭第五代传承人邵志瑜在向老艺人崔德芳深入学习叭喇鞭打法及技艺后,组建起了一支叭喇鞭队,让叭喇鞭表演成为春节社火表演的必备节目,也使得这一民间舞蹈得以保护传承。而在贺兰山下的闽宁镇原隆村,正是我县挖掘非遗项目叭喇鞭的起源地。

永宁县文化馆非遗专干 王静:“学习叭喇鞭是2018年我们听人介绍,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有一个老艺人,他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固原市隆德县搬迁到原隆村,当时我们听说了以后,永宁县文化馆就带着我们工作人员去拜访崔德芳老人,经过崔德芳老人的介绍,他拿着家里的叭喇鞭给我们讲述了叭喇鞭的历史,制作过程以及基础步伐,就这样我们跟着崔德芳老人学习。”

在崔德芳老人的悉心指导下,我县文艺工作者掌握了叭喇鞭的七步基础步伐,并在原来的打法技艺上将表演动作与音乐、舞蹈相融合进行节目创排,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群众容易接受、利于传承及推广的非遗项目,从此叭喇鞭开始在永宁开花结果。

永宁县文化馆非遗专干 王静:“把他的这些基础动作根据传统舞蹈和民族舞蹈相结合,创排了四支舞蹈,分别是《我在闽宁等你来》《不到长城非好汉》《鼓动天地》,最后我们为新华中心小学的小学生创作了一个啦啦操《我是宁夏川的娃》。”

为了让叭喇鞭更好地传承发展,县文化馆还开展了“非遗”进校园、非遗项目“叭喇鞭”培训。同时结合“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 四送六进”“湖城之夏 广场文化季”“永有村晚 宁等你来”等文化惠民活动将创排的叭喇鞭进行展演和宣传,让更多的人能近距离感受叭喇鞭的非遗魅力,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