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今年以来,望洪镇西玉村把“产业富民”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利用旧棚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蔬菜种植,让温室大棚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聚宝棚”。
近日,记者走进望洪镇西玉村温棚设施园区,远远望去,大棚内一排排整齐的棚架上爬满了豆角藤蔓,根根翠绿饱满的豆角垂挂在两旁,村民们在棚里来回穿梭采摘,并将采摘好的新鲜豆角打包装袋,等待运往各地市场,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望洪镇西玉村村民 曹月霞:“我们西玉村的梅豆丰收了,从昨天第一茬开始采摘,昨天采摘了882斤,一斤3块6毛钱,收入是3000块钱。”
望洪镇西玉村温棚设施园区技术员 周斌:“这个梅豆是西玉村1月26日种植的,品种叫青龙,产量高,粗纤维少,一个棚产量在8000斤左右,产值在2万元到3万元之间,可以采摘到6月份。”
据周斌介绍,这些豆角由村集体进行种植,共种植了3棚,由于品种好、产量高,加之错峰上市、价格可观,受到了市场的广泛青睐。豆角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不仅需要精心的管理,更得益于去年西玉村实施的75栋老旧温棚设施改造提升。
望洪镇西玉村温棚设施园区技术员 周斌:“去年西玉村实施旧棚改造项目,通过把旧棚改造的好处落到实处,进一步补齐温室大棚基础设施短板,扩大设施蔬菜产业种植规模,助推农村产业兴旺农民持续增收。”
眼前这位采摘豆角的村民叫李彦辉,年过六旬的她动作麻利,丝毫不输年轻人,昨天开始在园区采摘豆角增加收入。
望洪镇西玉村村民 李彦辉:“我们在这边打工,每天的工资是120块钱,中午提供一顿饭,每天采摘200斤左右,挺好的,挣的钱可以补贴家用。”
近年来,望洪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精耕细作优势产业,通过老旧温棚改造提升、闲置拱棚回收盘活等举措,引导各村将农业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有效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