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一畦水芹绿,十里飘菜香。眼下,望洪镇农声村800亩香芹迎来丰收季。农声村依托现代化冷库分拣包装中心,构建起集采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让小香芹成为联农带农、强村富民的新引擎。
6月23日,走进望洪镇农声村香芹种植基地,一排排香芹新鲜水嫩,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村民们正忙着将香芹采收、整理、打捆,干劲十足,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农声村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香芹种植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今年,农声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打造800亩规模化香芹种植基地,通过引进优质香芹品种,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绿色种植模式,有效提升了香芹的品质与产量。凭借优良的品质,头茬香芹一经丰收便吸引了不少采购商前来订购。
采购商 康振兵:“我是来自山东的采购商,这里的香芹品质比较好,所以来银川收购芹菜,大概每天的量是5000—6000件,2—3万斤,发往厦门、广东、上海。”
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长香芹的销售时间和产业链。今年3月,农声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新建一座占地面积约6.5亩的冷链车间,配套冷库、分拣车间、仓储等设施,具备蔬菜的冷藏保鲜、快速分拨、包装处理、分装配送等功能,不仅为客商解决了分拣包装和运输的问题,也破解了种植户的销售难题。该车间6月23日正式投用,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
规模化种植基地配套冷链车间分拣包装,农声村香芹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冷库运营、产业分红等实现增收的同时,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多重收益。
望洪镇农声村党支部书记 汪跃:“在香芹采收高峰期,每天能带动周边群众500余人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每天收入可达200元左右,冷库的分拣、清洗、包装等环节,也提供了约40人的务工岗位,每人每月工资约8000元左右,有效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务工人员 王雪:“我来自闽宁镇原隆村,来这边第一天上班,打包芹菜,能给我增加一点收入。”
如今,农声村通过分批种植、分期采摘、错峰上市的循环模式,实现了香芹采收期从6月中旬持续到10月。农声村将不断深耕香芹产业,打响优质香芹品牌,开辟联农带农、强村富民新路径,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