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李俊镇:一颗港菜两头甜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发布日期:2021-11-10 17:22

灌溉喷头有规律的旋转着,水雾均匀的喷洒在每一颗蔬菜上,银色的喷灌水雾与绿茵茵的蔬菜相互映衬,这就是妇孺皆知的供港蔬菜“宁夏菜心”基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谈起供港蔬菜以及种植面积和规模,李俊镇当之无愧是种植面积最大乡镇之一。全镇3.6万亩的供港蔬菜种植面积,每年需要外来务工人员超过5000人。

产业造血,优质蔬菜走出去

近年来,李俊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20家供港蔬菜企业,供港蔬菜企业也是李俊镇依托生态优势探索开发的“造血式”产业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为主的综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喷灌区种植以菜心、芥蓝、上海青、春菜等为主的绿叶菜,每年种植4-5茬,每茬30天左右收获,产品销往上海、北京、广东、深圳、香港等地区。供港蔬菜产业已成为李俊镇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本地村民把土地流转给企业,富余劳动力再到企业就业,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供港蔬菜亩均毛收入1万元,纯收入3500元左右。2020年李俊镇人均收入达14605元。近年来在李俊镇党委、政府指引下,各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培育出“金塔韭菜”、“魏团村精品水果”、“东方村特色小番茄”、“侯寨村露地蔬菜”、“李庄村鲜食葡萄”等,把农户嫁接在当地优势产业链条上,用政策、技术进行产业扶贫,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促进就业,云贵儿女走进来

每年到李俊镇供港蔬菜产业务工的人员主要来自云南、贵州、四川、河南等地,有彝族、布依族、苗族等。初到这里,“语言关”成为了摆在这些云贵儿女面前的首个难题。庆幸的是,在与本地村民的朝夕相处中,他们很快从最初的“完全听不懂”到后来“能听一些、能说一些”,跨过了“语言交流”第一关,也拉近了与本地村民的距离,很多事情推动起来也更顺畅了。他们每年3月初来到李俊,11月初才离开这里。有的云贵务工人员说:“李俊镇不是故乡、胜似故乡,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云贵儿女和李俊镇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携手战“疫”,镇村干部下沉企业,驻点防守,还帮助务工人员开展厂区环境卫生清理、消杀等;务工人员积极配合,高效完成扩大范围核酸检测,筑牢了疫情防控安全线,更保障了市民的“菜篮子”,浓浓民族团结情在特殊时期越显浓厚。

创建家园,留守儿童获关爱

以前港菜工人务工期间,他们在田间地头忙碌,孩子也跟着风吹日晒,无人照看孩子对于这些务工人员来说是最大的难题。鉴于这种特殊情况,李俊镇人民政府以“快乐一个儿童、温馨一个家庭、温暖一个村落”为目标,在许桥中心村创建了“儿童快乐家园”。这里有各类少儿图书、玩具、乐器、体育器材等设施,为李俊镇供港蔬菜基地的孩子们提供学习生活、兴趣培养、心理健康等多种关爱服务活动。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在健康成长的同时,解决家长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

供港蔬菜促进了李俊镇农业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本地村民和云贵儿女之间的文化交流。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供港蔬菜产业的稳固成形,李俊镇蹚出了一条“以菜致富”的全产业链建设新路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添砖加瓦,并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形成了如今喜人的局面。

一颗港菜两头甜。如今的李俊镇,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团结镇”“自治区级文明乡镇”。苦干实干、团结奋进的李俊人民和云贵儿女们,必将抒写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

来源:永宁县李俊镇 刘永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