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全县各级党组织不断深化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群众看得见、成效快、能共享的实事、好事、暖心事,凝聚民心民意,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聚焦乡村振兴,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村镇风貌焕然一新。秉承“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已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883座,农户自建卫生厕所212座,共计1095座,建设农村公厕4座,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小区综合环境提升,在小区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368个、充电桩50个,切实解决了玉泉营社区、东方村、宁化中心村等居民小区没有路灯和充电桩不足等实际问题;配套绿化灌溉机井、铺设绿化主管网、新植景观绿化树木,美化农村居民小区环境。
聚焦服务民生,加强政务服务改革。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相结合,依托银川市“一网通办”综合受理平台,实现501项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持续推进基层审批便民化改革,按照“四级四同”要求,“应进必进、应进全进”原则,梳理出144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民生服务中心统一办理。深化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改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容缺受理”、承诺制、代办制等模式,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审批项目57项、备案项目76项,办结率均达到100%。有序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实现审批管理“五个一”(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办理审批事项298件,办结率达100%。
聚焦“一老一少”,加强服务设施完善。推进第二敬老院实施“公建公营服务外包模式”,通过政府公开采购,引进宁夏阅海养老服务中心,遵循“公办公营、公益优先、社会参与、采购服务、基本平衡”的原则,承担社会老年人养老服务。同时,积极培育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建设玉泉营农场社区、黄羊滩农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对14个城市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全县41家城乡老饭桌配备餐厨设备,提升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资5039万元,新建第五幼儿园、闽宁镇木兰幼儿园,回收2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080个,补足“学位”短板,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园的迫切需求。新建闽宁镇第二小学多功能厅及风雨操场、完成永宁二小“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及提升永宁二中、职中教育信息化水平。切实落实“双减”要求,注销16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启动实施“5+2”课后服务,全县34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落实“5+2”课后服务。全县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紧紧依托在线互动课堂,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聚焦农民增收,加强农业产业振兴。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稳定增收为目标,通过财政资金撬动、专业合作社参与带动,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酿酒葡萄种植、新建奶牛场等重点农业建设项目11个,保障农业收入稳定增长。在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的前提下,推进葡萄酒、肉牛和滩羊、奶产业、绿色食品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完成酿酒葡萄种植1.24万亩,低产园改造4000亩,以闽宁葡萄基地为核心,争取国家农业产业集群项目支持,创建260亩高标准酿酒葡萄示范园;完成闽宁镇原隆村、武河村肉牛标准化养殖园区附属设施建设;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10个,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建设优质粮食原料基地2万亩,全县绿色食品认证产量达到1.83万吨,有机农产品认证产量1.01万吨。全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完成37.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0.9亿元增长80%;取得闽宁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原隆村、福宁村、武河村、宋澄村、王太村自治区特色旅游村,农村创业创新项目获自治区农村创业创新项目“一等奖”等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