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部门 > 永宁县教育局 > 信息公开目录 > 教育领域 > 招生管理

永宁县武河幼儿园简介
时间:2024-12-06 来源: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永宁县武河幼儿园简介

一、基本情况

永宁县闽宁镇武河幼儿园是一所高标准建设,高规格配备,功能齐全,保教体系完善的农村公办幼儿园,园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近2800平方米,绿化面积3600余平方米。于2022年9月更名为永宁县武河幼儿园。我园服务于武河14个村组,有力解决幼儿就近入园的问题,于2018年10月建成开园。现有7个教学班,幼儿196名,教职工32人,在编园长1人。幼儿园设有园长1人、工会主席1人、保教主任1人、总务主任1人、专职保健医1人。开园以来,经过我园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各项工作均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2020年评为银川市一类园。幼儿园固定资产总值135万元。

二、办学理念

永宁县武河幼儿园坚持“为了孩子,便利家长,服务本地”的宗旨;秉承“为智慧人生奠基,让终身发展扎根,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的办园理念。园训:播种梦想 放飞理想;园风:快乐工作 健康生活;教风:博学求精 厚德爱生;学风:乐学爱学 知学好学;幼儿园园本课程“自然而然”。

三、教育教学业绩

为了让幼儿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园开展了形式多样、充满童趣的户外、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设施齐全的多功能厅、舞蹈室、创意美术室、茶艺室、棋艺室、陶艺室、绘本室、休闲凉亭等,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激发幼儿探索和认知的兴趣,形成游戏、活动、锻炼、发现、探索、审美与休闲为一体的活动环境。体现了教育化、儿童化、趣味化、多元化特点,富于教益、充满童趣,让孩子们流连忘返,成为幼儿幸福生活、健康成长的乐园。

为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每学期都大力组织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园教育教学的发展。

教师连亚亚、李喜娜、刘燕老师在2020年永宁县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比中制作的《百变仙人掌》荣获二等奖、马小宁、王凯燕老师在2020年永宁县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比中制作的《厨房么么哒》荣获一等奖、马娟老师在永宁县2023年幼儿园科学领域(数学)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李番花老师在永宁县2024年幼儿园艺术领域游戏化集体教学活动评选中荣获三等奖;大班幼儿在2023年5月永宁县幼儿园“悦读新时代·经典咏流传”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中大班幼儿2024年5月在“石榴花开校园 籽籽同心向党”永宁县第二届青少年艺术节展演幼儿组舞蹈中获得三等奖。

四、存在问题

(一)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发展不足。武河幼儿园现有保教人员22人,其中80%参加保教工作3—5年,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1.专业知识掌握不系统

我园教师在专业知识掌握上显得较为浅显,缺乏系统性。这可能导致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应对各种复杂情境,如:基于园本课程“自然而然”下,班本课程如何开展,教师无法用准确的专业知识去界定和指导幼儿的行为表现,以及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

2.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

尽管幼儿园每月都有教师培训,其中包括保教理论学习、班级常规管理、卫生消毒、家园共育等等,但这些培训学习都是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可能存在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一些培训过于理论化,缺乏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导致教师在接受培训后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此外,部分培训缺乏互动性和针对性,无法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3.职业认同与自我提升意识不足

教师在职业认同和自我提升意识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清晰认识和规划,缺乏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动力。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二)家园协同育人的理念不深入

武河幼儿园位于永宁县闽宁镇武河村,家长多来自于扶贫搬迁居民,家长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对学前教育的理念认同感较低。

1.责任分工不明晰,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由于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知识内容,形成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送去学校,教育就是幼儿园学校的事情。重视幼儿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家园之间双方各行其是,难以形成合力。

2.育人目标不一致,学前阶段是孩子终身学习和基础学习的奠基阶段,家园协同育人的目标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幼小衔接,孩子是否能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希望幼儿园教育内容小学化,而忽略育人的长期目标实现和儿童观的发展。

3.缺乏有效沟通与合作平台

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合作的渠道和平台,行之有效的机制尚未成熟,导致育人主体难以深入参与到协同育人工作中去,无法形成教育合力。

4.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长参与教育目标和行动存在差异,很难参与到协同教育的工作中去,直接影响家园共育效果。

五、解决措施

加强系统性培训:一是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系统性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培训内容应涵盖儿童发展、保育和教育、通识性知识等多个方面,并注重与保教工作的结合。二是提供个性化发展机会:针对不同层次和背景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例如,利用永宁三幼的辐射引领,为年轻教师提供导师引领、教学观摩等活动,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发挥福建帮扶的作用,为骨干型教师提供更高层次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促进他们的持续发展。

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培训形式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真正的需求,使培训真正成为教师开展保教工作的工具,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其二培训形式“以研促训”,将保教工作中存在的“真问题”以教研的形式,以理论为基础,在解决“真问题”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提升职业认同与自我提升意识:加强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联系活动,如:成立三级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家长会、家长助教、家委会、伙委会等组织及活动,向家长普及儿童发展观、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理念,幼儿园文化建设、园本课程的理念等,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共同制定幼儿园工作计划及幼儿园发展规划,参与幼儿园重大事项的决策,提升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