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永宁县望远小学简介
一、基本情况
永宁县望远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2007年由原望远小学;红旗小学;西位小学合并成立。学校占地面积50934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6930平方米。现有68个教学班,学生3137人,现有教师168人(4名临聘,4名事业单位实习生),现有编制164人(1人长期病假;1人永宁县督学;2人幼儿园任教)。学校设置书记、校长1人;副书记1人;副校长2人;教导正、副主任2人;教科研正、副主任2人;政教正、副主任2人,总务主任1人;工会主席1人;办公室主任1人;信息中心主任1人;综治办公室主任1人;大队辅导员2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区两基国检工作先进集体;全区优秀少先大队;全区中小学民族团结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第十二届全区少儿希望杯舞蹈大赛二等奖;全区希望杯舞蹈大赛优秀组织奖;自治区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学校;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声乐、舞蹈)二等奖;十三届全区少儿希望杯舞蹈大赛三等奖;全区中小学禁毒教育美术作品征集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少年儿童双拥主题活动先进集体;全区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戏剧二等奖;乐器、舞蹈三等奖;第五届宁夏学生健康活力大赛踏板操二等奖;啦啦操三等奖;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自治区法治示范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被评为零犯罪学校;中国校园健康行动中国艺术教育百家名校;
二、办学理念
学校所在的望远镇,与银川市金凤区接壤,商贾云集,市井繁华。现外来人口达到67%以上,形成了我县外来流动人口最多;常住居民最多的乡镇格局。
结合地域特色;教育追求,我们要扎根本土办教育;还要办永宁特色教育。近年来,学生从五湖四海会聚,学校融合多元文化,我们践行着“幸福教育”,助力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以“希望与远方”精准体现望远小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希望与远方”教育主题的引领下,望远小学致力于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提出办学目标——办一所学生喜欢;教师认可;家长满意的学校。这一办学目标,彰显学校“心中有希望,脚下有远方”的发展愿景,又明确了多元开放的发展思路。这样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充满希望,幸福舒展地生长,眺望远方;教师与时俱进,展望未来幸福满满,家校共育,志同道合,携手绘就共育同心圆。
文化主题:希望与远方。
办学目标:办一所学生喜欢;教师认可;家长满意的学校。
办学愿景:心中有希望 脚下有远方。
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充满希望的生命都幸福舒展地成长 。
育人目标:学向上 品尚美 心有望 志存远。
校 训:知礼,勤奋,好学,感恩。
校 风:以人为本;和谐相处。
教 风:敬德修业,甘于奉献。
学 风:尊师;守纪;勤奋;团结 。
三、教育教学业绩
(一)成绩对比数据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全县统考成绩排名第12名,下半年提升至第6名,2024年成绩滑落到第9名。2023年语文成绩71.64,2024年语文成绩63.38,下降11.53%。2023年数学成绩76.025,2024年数学成绩75.051,下降0.68%。2023年道法成绩45.495,2024年道法成绩35.355,下降22.28%。语文成绩与道法成绩下滑厉害,数学成绩基本稳定,根据排名发现2024年六年级英语班级成绩全县中下,33个教学班道德与法治在全县50名后,导致2024年成绩、排名下滑。
(二)德育品牌;成效对比分析
我校提出“幸福教育”理念,也将“幸福教育”作为学校的德育品牌,坚持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以养成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身心两健;品性良善;好奇求真;行动果毅;志向高远”的“望小”好少年!
我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结合《中小学惩戒规则》《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每个学生均系独立个体,踏入校门即肩负学生之责。在校期间,曾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不文明行为。为引导学子养成良好习惯,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国旗下进行讲话、开展主题班队会、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组织主题系列活动、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和教师监督岗、举办普法、心理、安全等主题讲座,通过教育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上述不文明现象已大幅减少,学生的精神风貌亦得到显著提升。
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学校注重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志愿者、亲子系列活动(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亲子观影)让家长学会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很多家长从甩手掌柜子慢慢融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加科学、与教师和学校联系更加紧密、孩子的陪伴逐渐增加。
学校致力于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学科建设、校园活动以及日常管理之中。每日升旗仪式作为一项庄严的制度,最初实施时,部分学生在国歌奏响之际仍忙于个人事务。然而,通过开展一系列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会、讲座以及国庆系列活动,学生们逐渐理解了国歌的深刻含义。如今,每逢国歌响起,全体学生均能自觉站立,向国旗敬以崇高的队礼,这一变化虽小,却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成效。此外,学校还从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出发,通过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堂课,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同时,学校加强了少先队员入队前的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引领他们迈入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第一步。
(三)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按照“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发展一般规律,坚持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为入职期;成长期;成熟期;骨干期;专家期五个阶段,设立教师成长梯队,分层分类培育。以新入职教师为起点;以名优教师为最高阶段,搭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梯级教师发展平台,营造自我激励;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工作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一级带一级;名师带骨干;骨干带全员”的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构建“目标标准”“教师培训”“诊断改进”“教学比赛”“评价激励”五大系统,多系统联动,保证教师发展需要。
望远小学遵循“应同尽同”原则,实现教研一体化,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设立学科大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质量分析等联合教研活动;成立新课标小组,共同探索“幸福课堂”操作模式;发挥骨干作用,开展师徒结对;校际送教;课堂诊断等活动实现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通过学校扎实的教研活动,浓厚的教风,2024年全县教学能手8人获奖,永宁县班主任基本功大赛2人获奖,永宁县三字一话2人获奖,永宁县德育工作案例4人获奖,永宁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竞赛3人获奖,银川市融合教育优秀案例3人获奖,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教学展评活动3人获奖,银川市学科精品课遴选12节,全区“五育融合”典型案例3人获奖,自治区三字一话1人获奖,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竞赛1人获奖。1人在G4期刊发表论文,成功开题县级课题1个。
四、存在问题
1.学校重视制度建设,但有部分制度不科学;不完善还需继续完善,个别制度缺乏宣传,导致无法摆脱“人治”的负面作用。
2.当前,部分教师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存在滞后现象,知识结构的精神支撑亦显不足;一些教师心态浮躁,缺乏应有的事业追求和进取精神,未能充分展现爱校、爱教、爱生的职业道德,亦缺少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表率意识和责任感,导致精神层面的空虚和师德的失范。此外,个别教师表现出见不得他人进步的不良心态,言辞中带有消极情绪,虽然这些问题仅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其负面影响却波及教育形象、教师形象和学校形象,对学生的利益、家长的利益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3.部分教师在专业成长和理论学习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自满情绪,缺乏应有的进取精神和深入探究的意识。这部分教师可能认为现有的专业知识已经足够应对教学任务,因此未能积极主动地深化业务研究,也未能持续不懈地追求知识更新,从而忽视了个人素质的持续提升。这种自我封闭、满足于现状的态度,导致了教研能力的停滞不前,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班级管理能力也未能与时俱进。特别是部分资深教师,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和示范作用,未能为年轻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了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温床”现象。
4.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永宁县教育系统进行了学区和教委的优化调整。望远学区、望洪学区、李俊教委的教师资源经过合理调配,部分教师被分流至望远小学。同时,一些受到行政处分的校长也被妥善安置于本校。导致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望远小学50岁以上的教师占比达到25%,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年龄集中趋势。此外,部分教师因健康状况不佳,难以承担满额的教学任务;一些年长的教师期待退休,对新教育理念的接受度不高,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陈旧,影响了教学效率。同时,一些从领导岗位转至一线教学的教师,尚未完全调整心态,未能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工作,存在选择性承担教学任务的现象。
五、解决措施
(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1.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学实绩;劳动纪律;多元评价;薄弱学科考核;绩效工资分配;各部门工作的常规工作;岗位职责;奖惩;中层竞争上岗等制度和方案。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完善以章程为基础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完善;规范行政办公;教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教育教学;教师学生;财务后勤;校园安全等全面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规范管理;科学有效。
2.强化教师队伍管理,落实“一岗双责”机制。细化责任分工,切实形成各负其责;职责统一的行政管理机制。全面实行动态管理考核,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严格考核绩效。
3.切实做到工作分线分片管理到位,抓好学校常规工作。实行日常行政领导带班和日常巡查工作,形成日常检查公开制度。
4.加强教职工日常管理,继续加强劳动纪律请销假制度;坐班抽查制度,彻底解决纪律松散;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完善请销假制度及手续,避免减少不必要的请假。提高请假次数不同等级处理的办法;减少因为请假而影响工作的现象。
(二)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环节管理,抓教学常规和教学教研工作的细化落实。
1.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平时以教学常规的落实和督查为重点,对各阶段的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加强平时教学情况的检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
2.健全教育质量和教师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开放、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学业水平、学习动力、良好习惯、课业负担、师生关系、特长培养等综合评价;教师评价体现“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业务学习、教研能力、劳动纪律、大局意识、特色创建”等方面,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表现和工作绩效,并作为评先评优、晋升晋级、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
3.认真开展“学、查、纠”活动,强化落实,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日常教学常规落实,提高常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