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永宁县第二小学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永宁县第二小学始建于1978年,2014年9月合并原实验小学,分为南校区(原实验小学)、北校区(二小老校区)两个校区。学校现有68个教学班,3178名学生。在编教师139人,临聘教师32人,区市县级骨干教师21人,中共党员3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南校区位于永宁县城宁惠街与团结路交叉口东南(宁惠南街310号),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2281人,在编教师91人,北校区位于永宁县城利民西路1号,占地17000多平方米。有教学班20个,学生896人,在编教师48人。
学校逐年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具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课程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逐步得以完善,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课程支撑。德育特色显现,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五项管理”要求,开展“五+2”课后延时服务,坚决落实“双减”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结合师资特点,成立足球、篮球、合唱、舞蹈、漆画、计算机编程、梦想剧场、剪纸等社团,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努力为全体师生搭建成长发展平台。
学校先后被评为银川市文明校园、银川市书香校园、银川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银川市优秀学校少工委,全区首批足球特色学校,全区优秀少先队中队。2020年以来先后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全区百所“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建设标杆校。自治区级健康促进学校、自治区劳动教育示范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自治区试点学校、银川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学科基地校、银川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基地校、银川市幼小衔接示范校、银川市智慧教育示范校、银川市教研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少先中队等荣誉称号。2021年获得全区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2023年获得全区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暨第24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2022年,学校按照县管校聘要求,通过竞聘选聘了一批业务精湛、威信好、能吃苦、品行端的中层班子队伍,2023年又补充了2人进入班子队伍,班子年轻力强,团结协作,工作开展顺畅。目前两个校区共设书记校长1人,副书记1人,副校长2人,办公室主任1人,教导主任2人,政教主任2人,总务主任1人,大队辅导员2人,工会主席1人。按照学校规模和两个校区现状还缺总务主任1人,教科研主任1人,副校长1人。
二、办学理念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我们深挖“龙”这一形象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凝练出“承龙之精神,育龙之传人”的办学理念,深刻体现了我校对中华文化中“龙”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发扬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这里“龙的传人”不仅指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生,更是指拥有龙一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的未来人才,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期望,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承诺。“承龙之精神,育龙之传人”这一办学理念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的办学思路,学校致力于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龙之传人”,最终构建出一个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活力的教育体系。
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凝练出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特质的一训三风,具体内容为:
校 训:龙腾四海 志存高远
(解 读:龙腾四海,志存高远:寓意着二小的学子们应如龙般腾飞于广阔的天地之间,胸怀壮志,激励学子们以龙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锤炼高尚品德,勇于探索,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 风:扬龙魂 聚龙力 筑龙梦
(解 读:扬龙魂——学校弘扬龙文化的精髓,营造具有浓郁“龙”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师生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聚龙力——学校凝聚师生之力,形成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良好风尚。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筑龙梦——学校以“龙的传人”为培养目标,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助力他们实现个人梦想和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 风:育龙心 启龙智 传龙艺
(解 读:育龙心——教师以培育学生的“龙之心”为己任,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情有义、有担当的龙的传人。传龙艺——教师不仅传授学科知识,更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和传统技艺,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龙文化的魅力,提升综合素养。启龙智——教师采用精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启他们的“龙智”。)
学 风: 树龙志 习龙技 践龙行
(解 读:树龙志——学生以龙为榜样,树立远大志向,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他们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自强不息,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而努力。习龙技——学生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鼓励学生既能独立自主,又能合作探究,努力成为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人。践龙行——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积极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目前仍然使用原有校徽。按照新的办学理念及一训三风设计背景,现在校歌、校徽正在逐步酝酿,待时机成熟将采用海选征集的形式确定校歌、校徽。
三、教育教学业绩
1.近三年成绩对比分析
综合全县近年来统考成绩排名情况,我校近几年教学成
绩一直处于全县前列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2.学校德育品牌、成效对比分析(如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家庭教育、思政教育)
近年来在德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围绕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家庭教育以及思政教育三大板块,积极打造德育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制定详细的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班级管理,以及开展“学习好榜样”等评选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违纪行为显著减少,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家庭教育方面,作为自治区家长学校,我们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建立家校联系卡等方式,我们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这一举措有效增强了家长的教育意识,促进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在思政教育方面,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社区服务活动等形式,我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近年来,学生的思政素养有了显著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3.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近年来,我始终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了教师培养机制。坚持青蓝结对、骨干引领、党员示范,成立磨课团队,坚持推门听课与示范课结合,全体教师在个人专业成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我校教师申报自治区级课题1项(已经申请结题),县级课题3项已成功立项;同时,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屡获佳绩,3人次获国家级精品课,20余人次获得自治区级优课一二等奖,市县级优课累计50余人次,各类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指导学生等获奖人次累计近百人次。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的教学实力和专业素养。
2023年,我校被评为银川市教研先进单位,同时被评为银川市义务教育学校英语和信息科技学科基地。我们坚信,通过不断努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将迈上新台阶,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四、存在问题
(一)硬件设施方面:
1.校舍(教室)紧张,致使音体美、科学、综合实践等功能室被挤占为教室。
2.南校区暖气管道老化导致供暖期内经常出现暖气不热等问题,多次维修找不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3.南北校区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楼顶防水问题多发,多处点位漏雨严重,学校也每年在维修,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漏雨问题。
4.北校区教学楼、办公楼无消防设施。存在外墙面瓷砖脱落(高空坠物)的危险。
5.大部分教师办公电脑、北校区学生电脑使用达到报废年限,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办公和学生上课,需要更新。
6.教室、楼道等破损起皮、墙面脏旧,需要粉刷。
7.教室光线暗,原配置的照明灯管亮度、数量不达标,影响学生视力健康,需要更换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骨干教师比例不达标。现有21人,缺10人。许多教师因为县级骨干教师近几年未认定,从而无法申报市级、区级等的逐级评选。
2.近几年新入职教师多(近3年入职43人),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目前教师编制未配满,加之学校年轻女教师多,处于婚育高峰期,产假教师特别多(今年累计11人)。致使学校临聘教师多(32人),业务参差不齐,部分班级经常换人影响了教学质量提升。
4.县城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方面压力大,需要交流经历,但是与农村学校教师交流机制不健全,加上农村教师职称评聘快、待遇高、工作压力小,导致农村学校教师不愿到县城交流,使得县城教师交流困难。
5.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目前我校语文、数学学科临聘教师多(26人),科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多为兼职教师,缺乏专职教师。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教师20人)。
(三)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1.校园显性文化(一训三风等)建设缺乏整体设计,需要多方论证完善。计划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小微)公园、少先队(红领巾)主题教育楼道长廊等还未实施,特色文化建设因为褒贬不一目前还未实施。
2.学校制度建设随着学校发展有许多已不适应现实情况,需要逐步修改完善。
(四)课程建设方面
学校“龙腾课程”建设还在起步阶段磨合阶段,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特色课程。
(五)党建品牌建设不够突出。
(六)目前招生压力大,致使存在大班额现象
五、解决措施
(一)校园硬件建设方面,一是我们将根据学校资金财力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安全、轻重缓急等因素逐项逐年进行修缮、采购、更新来解决,力争最短时间内解决。二是关于校舍紧张、功能室挤占等问题我们将根据生源情况逐年腾退、及时恢复功能室设置,配齐设备。三是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时间表逐步改善硬件设施设备等。四是按照上级部门安排或要求、争取项目资金进行专项整改。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按照编制标准,在空余编制数内优先申报紧缺学科教师的招聘计划。二是坚持并加强青蓝结对、骨干引领、党员示范,校本研训,外出培训、制定本人专业发展计划等措施,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和督导,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引导、监管,促使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加快成长步伐。三是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及推荐、使用等。
(三)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多与教体局沟通,邀请专家指导论证,争取得到上级部门、同行、教师家长、学生的认同后加快实施。
(四)课程建设方面按照既定方案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聘请专家指导论证,从而形成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化。
(五)党建品牌建设必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起到促进作用,目前已经有了初步方案,正在逐步实施并完善。
(六)招生压力大、大班额的问题随着适龄儿童数量高峰期过去会逐步得到缓解,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逐年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