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部门 > 永宁县李俊镇人民政府 > 信息公开目录 > 三农服务

  • 640121-200/2018-86606
  • 李政发〔2018〕213号
  • 永宁县李俊镇人民政府
  • 永宁县李俊镇
  • 有效
  • 2018年09月30日
李俊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李俊镇2018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李政发〔2018〕213号
时间:2018年09月30日 来源:永宁县李俊镇人民政府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各行政村:

  《李俊镇2018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已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李俊镇人民政府

                                                                 2018年9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李俊镇2018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李俊镇农作物秸秆资源高效循环使用,保护大气环境,提升耕地质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严控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根据永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宁县2018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永政办发[2018]101号)文件要求,结合李俊镇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秸秆焚烧污染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区市县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学合理利用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资源,有效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土培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李俊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各村要强化对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认认识,将其作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抓好落实,确保李俊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整村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力争在全镇形成秸秆还田、打捆收集、储运体系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建立可持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基本杜绝露天焚烧,耕地质量有所改善;秸秆能源化利用得到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形成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区域和作业要求

  (一)实施区域。

  2018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涉及李俊镇15个行政村,重点以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大、秸秆综合利用任务重的区域,开展整村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集中投入,提高效率。2018年,拟在全镇实施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和机械捡拾打捆作业(各村任务分配见附表1)。

  (二)实施内容。

  1.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面积22820亩,将全镇种植水稻的地块全部纳入,做到能翻则翻。

  2.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预计作业6320吨。将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离田,用于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杜绝因秸秆焚烧而污染空气的现象发生。

  3.玉米秸秆机械灭茬深翻还田预计作业7060亩。

  (三)作业要求。

  对水稻、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将高茬秸秆通过机械粉碎后深翻还田,深度必须达到30厘米以上,秸秆要翻埋入土,地表要平整。所有参与实施的农机作业机具都要加装农机深松深翻整地远程监测设备(远程监测设备必须是经过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选型推荐的产品,并与县农机安全监理站监测系统兼容)。玉米秸秆进行机械化捡拾打捆,承担作业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在秸秆打捆完,经行政村、乡镇确定重量(以实际称重或2.5亩核定1吨),当场填报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记录表,标明作业区域四至,以土地确权面积或GPS实测面积为依据,并签字确认。

  四、实施对象和补助标准

  (一)实施对象。李俊镇从事水稻、玉米种植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或农户。

  (二)实施主体。镇人民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并签订作业合同。开展水稻、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和玉米秸秆进行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应是在永宁县注册并被自治区评定的二星级及以上的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开展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的收储企业应是永宁县市监局注册的企业,秸秆收储企业只进行秸秆打捆作业,不参与秸秆灭茬深翻还田作业。

  (三)补助标准。实施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22820亩,每亩定额补助40元,计91.28万元,结余面积及资金用于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预计作业6320吨,每吨定额补助100元,计63.2万元,结余资金用于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预计作业7060亩,每亩定额补助40元,计28.24万元;以上资金共计182.72万元。

  项目资金用于深翻作业补助,深翻后由农户或种植大户自行整地。水稻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若节余资金,向农牧局申请将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补助资金调剂为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作业补助资金。

  五、实施期限

  永宁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期限为:2018年6月10日-2018年11月30日。

  六、实施程序

  各村按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李俊镇农业服务中心备案,成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机构,明确各村任务。补助资金严格遵循“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组织招标

  根据县政府下达的作业任务,李俊镇人民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承担作业任务的农机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并与中标的农机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签订作业任务协议书,协议书中要明确作业区域、作业任务、作业时间和考核验收等内容和责任。

  (二)组织作业。

  各村要组织种植户及时收获水稻、玉米,协调中标单位开展作业,按时完成作业任务,保证作业质量。作业结束后,由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督导中标农机服务组织或收储企业填写《水稻、玉米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记录表》(附表2),经实施对象签字,在村委会公示7天并审核盖章报乡镇人民政府确认,乡镇人民政府汇总后(盖章)申请农牧局审定。  

  (三)组织验收。

  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初验,根据初验结果填写《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验收单》(附表3),经乡镇相关领导签字确认后,形成《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补助项目资金兑付表》(附表4)。填写完成后一并报送永宁县农牧局申请符合验收,并兑付项目经费。

  七、相关要求

  个村要提高认识,把永宁县确定的2018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这一民生实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实。要与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同安排、同落实。镇人民政府将此项工作列为各村考核重要内容之一。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李俊镇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镇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镇相关站所长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作业任务分配等事宜,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进度及质量进行监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由王晓光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技术指导;提供项目总结、绩效报告等,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实施进度进行监督检查,组织项目验收,并安排人员对作业面积和质量进行核定。

  (二)加强焚烧监管。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的通知》(宁党办〔2016〕60号)和《永宁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的分工要求,进一步增强秸秆焚烧监管,严格落实县包乡(镇)、乡包村、村包组、组包地块的分片包干工作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建立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员等监管长效机制,确保禁烧工作全覆盖无空白,责任落实无盲点,杜绝辖区内秸秆焚烧现象。

  (三)强化绩效考核。李俊镇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纳入各村目标考核内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实施成效。各村按规定建立项目各类明细清册,作为核查依据。切实将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登记造册、公示确认、资金兑付等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机具保障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优先补贴大型拖拉机和秸秆捡拾打捆机械,保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业需要。依托农机服务组织的装备优势,开展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和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服务。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建立和完善水稻秸秆机械化灭茬深翻还田和玉米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技术模式、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加强对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作业质量。

  (五)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水稻玉米秸秆机械灭茬深翻打捆收储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户以及农机服务组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扶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通利益链,形成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