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按照区、市、县人民政府及蓝天办工作有关要求,我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协调,全面谋划部署,上下密切配合,确保了我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顺利进行,全县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本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责任落实情况。为认真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我县制定了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方案及考核细则,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乡镇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秸秆综合利用组织协调考核工作。制定印发《永宁县秸秆等废弃物禁烧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明确了工作目标、措施和要求。同时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组织机构。加强值班制度,要求相关人员及局办公室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不定期对各乡镇秸秆禁烧及企业秸秆综合转化利用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督导,对有关情况提出要求。全县各部门按照工作部署,认真做好宣传发动、责任落实、技术服务、机具落实等方面工作,确保禁烧工作稳步推进。
2、资金投入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的政策、方式、处罚措施以及转化利用好处。统一印发《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致全县养殖户的一封信》、《永宁县人民政府关于露天禁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2万余份。要求各乡镇、村在主要道路悬挂横幅、张贴标语。为了调动群众和社会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形成长效机制,县委、政府制定政策,以各乡镇实际耕地面积为准,每亩补助30元,由乡镇集中负责,消除各自辖区内的杂草,严禁焚烧;同时,对于企业收贮拉运秸秆和制作有机肥给予一定的补助。在重点设施园区建设废弃秸秆堆放场地,安排人员定期清理,由县政府给予5亩场地租赁补贴及人员工资5万元,用于废弃秸秆清理。各乡镇投入资金总额达20余万元,主要用于秸秆拉运、扑火工具、交通工具、横幅、文艺节目巡演等。
3、网格化管理运行情况。坚持“抓早、抓典型、抓严”,细化人员分工,全面落实举报投诉、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等工作责任,实行24小时接报处置,昼夜值班,全天巡查,全方位构建秸秆禁烧监控、巡查和调处体系。我们在往年禁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完善管理措施,在今年秸秆禁烧工作中建立健全领导包乡镇、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农户包地块的县、乡、村、组、户秸秆禁烧网格防控体系,逐级分解责任,把秸秆禁烧任务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地块。
4、24小时巡查值班制度执行情况。加强值班制度,要求网格化管理相关人员及局办公室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各乡镇、局属各单位进一步加大巡查力度,建立县、乡、村、队(组)四级联动的巡查制度。各乡镇在辖区内主要路口、国省道及高速公路沿线、铁路重要干线等禁烧区实施24小时值班巡查,做到“有烟必查、有火必罚、有灰必究”,坚决杜绝辖区内焚烧秸秆现象。做到24小时有人看守,24小时有人巡查,节日不间断,白天巡回检查,夜间设点督查,坚持做到白天不见烟、夜晚不见火,坚决遏制焚烧秸秆现象;要设立禁烧巡查记录台账,明确各个值班时段的责任人,发现有焚烧行为的,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遏止,及时扑灭,并做好记录,及时向农牧局办公室通报,确保巡查落到实处。
5、秸秆禁烧巡查检查情况。截止目前我局属出动宣传车150台次,利用微信工作群发送信息150余条,营造了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的浓厚氛围。同时对已发现的14处火点予以全县通报,对5个乡镇分管领导进行了问责和约谈。对已发现的火点进行处罚,每处火点处罚5万元,将从农建奖补资金中扣除。同时,各乡镇与各村签订了秸秆禁烧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每天组织人员巡查处置,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秸秆禁烧巡查网络。对工作不力,造成环境污染的村队干部每人处罚500元,村集体处罚2000元。
6、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目前,我县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有原料化利用、肥料化利用、燃料化利用、种养循环利用及杂草禁烧回收等。全县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36.09万吨,综合利用量35.43万吨,利用率98.2%,其中:肥料化利用(秸秆还田、制做有机肥)16.15万吨,占44.7%;原料化利用12.14万吨,占33.6%;饲料化利用7.14万吨,占19.9%。
结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建设玉米秸秆还田示范2.3万亩,使用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深翻技术模式。
(1)原料化利用。主要消耗来自小麦、水稻、玉米的作物秸秆,通过政策引导争取将田间直接还田的小麦、水稻、玉米秸秆和葡萄枝条完全用于原料化利用,总资源量为20.32万吨。
(2)肥料化利用。主要消耗蔬菜作物秸秆,总资源量为2.57万吨。重点依托永宁县康润丰合作社生物制肥项目,回收蔬菜(除叶菜)秸秆,粉碎后腐熟加工生产有机肥。
(3)燃料化利用。主要消耗经济林(除酿酒葡萄)、生态林、苗圃产生的生物质秸秆,总资源量为6.19万吨。重点依托农丰生物质秸秆型循环利用加工燃料项目和昌盛光伏菌棒生产项目,采取“政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加工生物质秸秆,解决了林木生物质秸秆污染,保证了制肥和菌棒生产项目原料,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收入。
(4)种养循环利用。主要消耗葡萄枝条、畜禽粪便等废弃物。重点依托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经济专项项目—《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种养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方式,由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牵头,与种植大户、葡萄酒企业合作,回收葡萄枝条等废弃秸秆,粉碎加工为饲料,经过牲畜过腹生产粪便,利用养殖粪便生产有机肥还田,提升种植基地土壤肥力。
(5)田间杂草消除。主要消除田间沟、渠、路、林带杂草,及作物收获后留茬。重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乡镇负责组织村队进行清除,宣传、动员农户做好粉碎还田、机深松及集中收割消除,并配合做好统一拉运回收利用。消除田间杂草焚烧,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秸秆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通过以上措施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带动了区域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整体提升。从火点数来看,今年火点总数较去年降低了65%,表明秸秆综合利用在减少秸秆露天焚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农户节本增收效果明显。通过调查数据统计,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农户节本增收效果明显,相关秸秆利用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也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增加了效益、提升了发展能力。
三是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我县注重培育发展秸秆收储运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大做强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平台,着力解决秸秆从田间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今年新增秸秆处理生产线5条。紫荆花改良生产线一条,壹泰牧业、康润丰、华盛绿能各增加生产线一条。全县建立了“队收集、村转运、镇加工”的秸秆收储运输体系,解决了单个农户难以解决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四是秸秆利用技术模式初步构建。我县建立了技术支撑和全程技术服务的工作机制,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推广。注重总结技术模式,推动形成本区域秸秆处理利用主推模式。通过紫荆花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示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康润丰合作社生物制肥项目,裕稻丰农科生物质燃料项目、壹泰牧业种养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华盛绿能菌棒生产等多种方式的秸秆综合利用,解决设施蔬菜秸秆、生物质秸秆、葡萄枝条等其它秸秆综合利用问题。通过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生产与生态结合,推动了秸秆向多元循环利用方向发展,减少了大气污染源。探索出了 “秸秆全量化机械还田+深耕深松技术+秸秆快腐”技术模式,重点围绕肉牛养殖秸秆利用大户,推广秸秆饲料加工调制、秸草搭配饲喂等秸秆养畜先进实用技术,围绕设施蔬菜生产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探索秸秆过腹还田、秸秆过腹制肥等模式,加大综合利用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这些模式的提炼和形成,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机制初步建立。我县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农机购置、交通运输、收储运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台针对性的配套政策,不断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政策红利。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目前,全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因受收储拉运成本高制约,秸秆及田间杂草利用不够充分、堆放不合理,群众零星烧草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执行主要领导值班、带班和24小时巡查值班制度,实行全域禁烧。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度,重点引导群众改变传统观念和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秸秆焚烧行为。
3、加大对转化利用渠道的挖掘,特别是对转化利用企业进行走访了解,积极引导,确保秸秆转化利用产业化发展、常态化运行。
4、加大检查巡查工作力度,尤其要加强夏、秋粮食收获季节秸秆的有效利用和禁烧污染防控,确保不出现秸秆焚烧现象。
永宁县农牧局
2017年11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