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2018年,我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自治区“实施三大战略,做好五个扎实推进”和银川市“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效益兴农,以聚焦“1+4”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线,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头、起好步。
一、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上半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3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1亿元,同比增长3.0%。
二、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1.大力实施粮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藏粮于地”战略,大力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全县粮食功能区划定面积达到33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年计划落实粮食播种面积46万亩,截止目前落实三大粮食农作物播种面43万亩,计划落实秋杂粮3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1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2万亩,水稻播种面积10万亩。建设望洪镇增岗村水稻、玉米、设施瓜菜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点3个,应用光诱、色诱、性诱及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2.大力实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坚持“设施与露地并重、内供与外销协调”,推进蔬菜全程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全年计划落实瓜菜播种面积25万亩,新建设施农业0.2万亩,目前落实蔬菜及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78万亩,其中:露地瓜菜播种面积2.43万亩;设施农业生产12.35万亩。新建设施农业1758亩。其中:新建日光温室园区4个,面积620亩;新建大中拱棚园区4个,面积920亩;新建中型拱棚园区2个,面积218亩。建立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5个,其中:露地生产基地1个,设施生产基地3个,设施露地融合1个。
3.大力实施畜牧业转型升级。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保证畜禽养殖业健康绿色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大家畜存栏4.82万头,其中:肉牛存栏3.38万头,奶牛存栏1.40万头,马骡驴存栏0.41万头(匹),羊存栏18.60万只,生猪存栏3.06万头,禽存栏148.28万只。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2.1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43亿元。全县水域总面积20688亩,渔业总产值达0.5亿元。为优化全县畜禽养殖产业合理布局,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将我县畜禽养殖区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禁养区16个,面积355.246平方公里。加强规模养殖场排查力度,对全县养殖畜种、存栏量、粪污处理设施等详细登记。
4.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巩固建成的33个标准化园区示范成果,新滚动发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15个。启动10个标准化园区农产品质量物联网全程监控试点示范工作,印发农业标准化生产台账、记录台账和监管记录。种植业:一是改造提升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园区30个,坚持产管并重、提升标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应用率达到100%,建立完善生产管理档案。二是新建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园区13个,根据产业内容制定技术指导方案,落实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印制发放准化生产管理台账、田间生产记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记录台账3类200多套。三是开展肥料田间试验研究。实施有机替代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有机肥和新型肥料品种应用效果等试验示范10项。畜牧业:一是印发永宁县养殖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及草畜产业节本增效技术手册、畜禽标准化养殖主推品种技术明白卡及永宁县畜禽标准化生产记录册,开展标准化生产、节本增效、人畜共患病防控等各类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260余人次。对确定的24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进行一对一包点技术服务,健全规模养殖场生产档案;二是对以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全县生鲜乳收购站等为重点,严格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条件,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检疫、消毒及兽药使用记录。三是组织对全县24个规模养殖场进行包点技术服务,指导养殖场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督促养殖场技术人员及时填写各类生产记录。
5.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管控,确保我县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农业投入品在线监管及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开展培训223人次,发放宣传培训材料300余份,目前全县70%以上的追溯点已能够正常开展打码、追溯工作,已上传备案信息4万余条,近期结合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对各个追溯点的新一轮培训工作正在进行,预计6月底可100%上线运行。做好农残检测抽样工作,目前,完成农产品定性检测23000批次,检测合格率98.5%,定量抽检134批次,检测合格率100%。开展投入品质量抽检及定性清除,抽检肥料10批次、农作物种子10批次、农药16批次、饲料42批次,肥料、农作物种子检测合格率100%。
6.提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改革工作。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农村产权确权颁证范围,加快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运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积极引导各类产权入市交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31719本,已建成永宁县土地确权单机数据库,实现了全县农村土地一张图管理的目标,为全县农村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全县累计发放贷款374笔,贷款金额1682.2万元,其中闽宁镇抵押贷款达到136笔,货款金额597万元。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1182家,家庭农场196家,在农经部门备案的家庭农场 82家、专业合作社262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达到9家,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达到16家,市级示范合作社达到14个,县级示范社达到5家;四星级家庭农场达到14家,三星级家庭农场4家。
7.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废弃农膜回收行动、水生生物保护行动”。在望洪镇增岗村建设小麦化肥减量综合示范区一个,面积400亩。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个性化施肥、有机代替化肥减量、有机代替化肥减量,改善肥料品种结构,利用尿素、重钙等高效肥料替代碳铵、普钙低养分肥料,改进施肥方式,促进化肥减量,同时设置化肥利用效率、新型肥料品种、一次性施肥、有机替代化肥减量梯度等田间试验5项,探索化肥减量技术途径。大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实行秸秆禁烧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队四级网格体系,设立秸秆禁烧巡查值守点,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疏堵结合,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乡村振兴战略、耕地质量保护和中央环保整治相结合,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从源头消除秸秆焚烧行为。累计悬挂秸秆禁烧宣传条幅350余条,印发秸秆禁烧通告4万余份,利用微信工作群发送信息1500余条。制定了《永宁县2018年化肥减量行动实施方案》、《永宁县2018年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永宁县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已报县政府,待研究通过后正式印发。
8.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工业方面,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小巨人企业认定,目前已认定自治区级小巨人企业1家(银浙包装),国家及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未批复;组织县内规模以上企业参加自治区科技政策、项目咨询、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金融扶持、自主创新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培训8场次。配合自治区科技厅、统计局等部门完成对县域内有重点研发活动企业统计年报工作的督导。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零突破”和“倍增”计划攻坚,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组织泰瑞、伊品、启元参加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复验,上半年企业申请专利24件,配合区、市开展并完成专利及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工作。农业方面,一是借力自治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平台,突出智能信息化、物联网、电商、生物工程、节水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的应用,重点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蔬菜超高产可持续栽培等技术体系落实研究攻关课题,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20多个,新技术、新设备20多项。二是开展各类科技培训76场(次),培训技术骨干2500人次,培训带动农民2.1万人次。三是围绕“四个全覆盖”工程,重点指导生态移民地区葡萄产业、肉牛养殖、菌草培育、农村信息化等工作。为生态移民地区申报银川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4项。在民生领域方面,自治区科技惠民计划“乔木圣柳盐碱地造林试验示范”项目按年度实施计划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继续组织企业申请认定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晓鸣农牧与扬州大学院士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组织企业继续申报自治区、银川市“创客科技”、“自治区科技孵化器”。
9.狠抓项目落实。2018年,我县共实施昊鑫40万亩水稻三产融合、闽宁智慧农业扶贫产业园、闽宁万头黑毛驴养殖繁育示范基地、悦丰供外蔬菜基地、红树莓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设施农业效益倍增、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基础建设重点项目10个,其中:续建4个,新建6个,年度计划总投资7.73亿元。目前,各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1亿元。完成招商引资项目投资650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绿色发展压力倍增,主要表现在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工作难度较大,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影响农业经济发展。
2. 农产品缺乏公共品牌,牌子多、乱、杂。目前,我县农产品公共品牌尚未建立,受企业规模实力限制,农产品没有商标的多,一些优势农产品在尚未形成品牌之前,有多家企业、多个牌子同时在做,产品规模小、市场分散,小打小闹,互相竞争,没有形成“强强联合”的优势,最终难以形成培育品牌的合力。
3.受环保因素制约,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融资难问题日益显著,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困难,对产业引导的拓展力减弱。
4. 社会科技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人才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打算
1.认真落实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对农业面源问题的整改工作,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督促相关部门对违规企业进行及时整改搬迁,同时做好政策宣传和教育工作。下半年按时完成农时季节农机服务工作,完成秋收、农机深松整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及秋季农业三项任务。
2.加强宣传全民普及农业标准意识,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针对目前整个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薄弱,广大农民标准化观念不强、认识较浅的实际,要切实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同时加大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各涉农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引导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树立标准意识和名牌观念,注重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争取打造出一批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名牌产品。
3.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拓宽市场渠道。通过与全国各大批发市场建立产销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大全程冷链对农产品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认知度,促进优质优价,扩大销售规模,品牌销售。利用冷链物流技术,在产后商品化处理实现低温控制,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加强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从而提高产品品质及价格,进行品牌销售。
4.打造名优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充分运用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和质量安全追溯网络,大力开展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统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环保和农业发展的关系,以农业面源整治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粮食生长发育监测,耕地质量长期定性检测,农业遥感与土壤墒情检测,蔬菜生产信息检测等多项基础性检测工作,确保农业健康生产。
6. 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推进组装配套提质增效技术,展示优良品种、优新技术、高产栽培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品清洗、分等分级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保鲜等技术,逐步实现蔬菜生产的“六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要重点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大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成熟技术组装配套,要提升装备水平,集成配套现代设施装备,配套自动化环境调控、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等。同时还要大力扶持各类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合作社等产业化经营组织,支持设施蔬菜、精品蔬菜、标准化基地和品牌建设,加大市场开发建设力度。
7.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认真落实农村各项工作,结合在闽宁镇的特色产业和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把闽宁镇打造为移民地区可复制的试验区。继续按照规范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规范化发展步伐;积极倡导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等规模经营体系,创建永宁品牌;不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工作,将土地、森林、草地等自然资源和房屋、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通过协议或合同的方式进行确权,从而实现壮大集体经济、农民增收的目的。
永宁县农牧局
2018年6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