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索 引 号 640121-121/2018-02084 文  号 永审服发〔2017〕60号 生成日期 2017-12-04
发布机构 永宁县审批服务管理局 责任部门 永宁县审批局 关 键 字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是否有效 有效

永宁县行政审批服务局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思路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        恢复默认     

  永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现将《永宁县行政审批服务局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思路》报送给贵办,请审阅。  

   

                                           永宁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2017年12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永宁县行政审批服务局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思路

   

  2017年,永宁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部署和要求,在上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遵循“高效、便民、规范、廉洁”的服务宗旨,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目标,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着力构建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的一流政务平台。截至2017年11月底,大厅常驻人员101人,共受理各类办件89.25万余件,累计受理1176.15万余件,按时办结率为100%。

  2017年,我局荣获自治区级“政务服务工作先进集体”、银川市绩效考核一等奖、银川市“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银川市市民大厅“迎新春文艺汇演二等奖”、永宁县“招商引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永宁县绩效考评一等奖等荣誉。

  一、2017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减权力,持续“放”的态势                                  

  1.梳理优化促“放”。一是做好第二次审批事项划转业务交接、梳理工作。秉承“应进全进、能进全进”的原则,2017年,从政府各部门第二次划转审批事项37项,涉及科室将所划转事项尽快梳理,对法律依据、办事流程、提交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等方面进行细化,再造审批流程。二是进一步优化“瘦身”,对先后两批划入的审批事项进行了大规模梳理,按照法律依据对申报材料、审批流程、办理时限、审批结果等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规划。经过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减少4902个工作日,取消57个申请材料。三是将29项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企业能够自主决策,不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且审批频次高、受众面广的行政审批事项开展“审批改备案”改革,加快了政府职能由“重审批、轻监管”向“宽准入、严监管”转变。

  2.精简压缩助“放”。一是推进“五证合一,一证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资本登记,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和“先照后证”登记,敞开准入大门。截止2017年11月底,全县在册企业8475户家,其中今年新设立企业1256户,同比增长28.69%;注册资本455768.33万元,同比增长39.52%。二是降低门槛“宽进严出”促全县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对在永宁县辖区开办诊所取消数量和地点的限制;放宽人员准入,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执业满五年放宽到执业满三年即可申办传统中医药服务诊所;放宽勘验评审,小规模医疗机构筹设阶段只要符合医疗机构设置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要求,审批局科室人员直接勘验,不再组织专家评审。三是对不涉及向上争取资金和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一般不再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直接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建设方案;对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绿化工程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使用已批准建设用地的项目,不再办理用地预审手续;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不满1000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且年电力消费量不满500万千瓦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只需提供项目节能情况说明,不再进行节能审查。四是将《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合并为《食品经营许可证》,新证增加了二维码,有效期从3年延长至5年。

  3.创新服务推“放”。一是畅通并联审批。实行“互联网+行政审批”,实现投资项目联审联办。积极开展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项目单位可以足不出户,利用互联网办事大厅即可完成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规划、用地、环评、安评、施工许可等行政许可手续的申报、受理、办理、办结;同时加强并联审批,提质增效。建立科室间的并联互动,将项目立项、节能审查、规划许可、抗震设防、环境影响评价等实行并联审批,需要进行联合踏勘、验收和召开联审会议的,申请优先安排。大大缩减办理时限,实现便利、高效服务。二是推行“一表通”服务。率先试行“一表通”审批模式,整合娱乐场所经营许可、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许可、营业性演出许可等10种申请表格,统一启用一张表“审批(备案)表”;将“设立、变更、延续、注销”的4种事项反映在一张表上;申请表上新增“个人承诺”由申请人签字确认,承诺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经试行,此做法极大简化了审批手续,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下一步准备所有科室相关联办理事项的过程中,全面推行应用。三是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自今年3月1日起,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企业只需在宁夏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布简易注销公告,若在45天公告期内没有企业/自然人/其他相关部门提出异议,即可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帮企业甩掉了“退出难”的包袱。

  (二)强体系,构筑“管”的铁笼

  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总结探索、精益求精,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一是规范审批依据标准化。结合我县实际,建立我县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清单,目录包括事项名称、基本编码、事项类型、设定依据等基本要素信息。根据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对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编制统一的办事指南,办事指南包括事项名称、事项类型、设定依据、实施机构、法定办结时限、承诺办结时限、收费标准、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咨询电话、监督电话等要素逐一进行说明,杜绝使用类似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其它有关材料”的兜底条款等。申请人依据办事指南即可准确、直观地理解和把握审批事项,工作人员依据业务手册即可全面地履行审批职责,杜绝工作人员自由裁量办理的现象。二是强化服务大厅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标识式样、字体、风格等按照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视觉识别手册》规定设置并统一内部标识;设置办事服务区、自助办事区、咨询辅导区、等候休息区等功能区域;配备咨询服务台、咨询电话、公告栏、电子显示屏、视频监控等服务设施。三是促进便民服务标准化。以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编制的“五类27项”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目录为基础,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纳入民生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完善镇(村)务公开,通过电子屏、厅外政务公开栏、服务指南等,将各项惠民政策、办理事项、服务标准、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全部公开;全县村(社区)为民办事全程代办点全部按照“十个一”的标准规范化建设,配备电脑、高拍仪、制证机等基本服务设施,建设率100%;各代办点将工作职责、办事流程、承诺时限、代办员信息以及投诉渠道等全面公开,使代办服务工作公开透明。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标准化。制订、修改、完善并出台了《领导干部学习用法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绩效考核奖励办法》、《投诉登记和处理制度》、《事项办结回访制度》、《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制度》、《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政务舆情制度》、《限时办结制度》、《“金点子”征集奖励制度》、《信息工作制度》等24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考评奖惩体系。

  (三)提效率,升级“服”的质量

  1.政务云,疏通“服”的渠道。“政务云”平台运行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各类服务事项65867件,其中乡镇民生中心、各村(社区)为民服务代办点累计办理8401件,群众满意率达99%。一是抓事项,促规范。对照“两个清单”及县级行政职权事项指导目录,统一规范事项名称、法律依据、办理时限等23项关键要素内容,并按照受理、审查、决定、送达4个环节,制定标准化办理流程,对划转审批事项和进驻大厅办理的事项全部标准化录入上网。二是抓配置,通网络。投资120多万元,为各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村(社区)为民服务代办点配备高拍仪、制证机、电视机、电脑等设备。为各乡镇民生服务中心、村(社区)为民服务代办点统一制作了岗位牌、桌牌、形象墙等,实现了服务统一化。三是抓培训,严督查。制定乡镇(街道)民生中心和村(社区)代办点考核管理办法,由分管领导带头,采取季度督查及不定期随机督查,对存在的系统故障及系统适用性上的一些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及时反馈给区级业务主管部门,对系统操作上有问题的采取一对一的模式进行培训。并对整体情况以通报的形式在全县予以通报。截至目前,共对7个乡镇(街道)民生中心及85个村(社区)的代办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网上办理”进行随机不定期的明察暗访5轮20批次,组织集体培训1次。四是抓数据,促共享。按照“单点登录、全网通办”、杜绝“二次录入”的要求,积极推进对接工作,目前已完成“政务云”与“民政云”系统数据对接。农村低保、城镇低保、特困人员供养、高龄老人津贴等事项已经实现单点登录。下一步计划将“计生云”、“社保云”等与“政务云”之间的数据接口逐一打通,最终将会实现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业务一张网受理审批。

  2.拓渠道,创新“服”的方式。一是创新开启“微信+审批”服务模式。成立文化类业务和卫计类业务微信工作群,搭建审批与勘验的实时沟通平台,将受理与勘验信息在微信业务群内进行互传互通,群众只需到窗口提出申请,由工作人员将受理单、勘验结果通过微信工作群进行互传,若勘验一次性通过,窗口人员接到信息后即可直接出证,群众最多跑一次路。二是推进“不见面、马上办”模式畅通运行。结合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按照全区《推行“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服务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正在梳理我县第一批“不见面”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力争到今年年底“不见面”政务服务事项达到60%以上。为加快望远工业园区项目审批,积极与园区进行协调,由园区派驻人员进驻大厅,对涉及园区的项目由双方联合审核评定,以最快速度审批,实现了集中办、联合审、区域评。

  3.提效率,提高“服”的水平。(1)推行政务下沉提效率。将业务办理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县、镇、村三级协同工作平台,把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到基层。在全区率先启用了新版《老年人优待证》,实现到龄群众可在乡镇、街道就近办理,采取身份确认、数据处理、证件制作、发证、建档一站式免费服务。(2)精准代理代办提效率。建立重点项目行政审批代办和招商引资全程服务机制。县政府制定下发了《永宁县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发改局牵头,与望远工业园区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情况,通过召开协调会、督办会等形式,明确专人跟踪代办、协办。(3)打造审批队伍提效率。通过部门选调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一支平均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高效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行政审批队伍,建立了县级审批决定、乡级管理审核、村级代办服务的网上办事队伍,实现了审批服务队伍年轻化、专业化。乡镇民生服务中心由乡镇副镇长或副书记兼任主任,按岗按责配备工作人员。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点配备了专职代办员。(4)拓宽网上办事提效率。率先部署建成集信息公开与查询、资料获取与下载、网上申报与预审、网上审批与监督、网上投诉与评议于一体的“永宁县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同步开通手机客户端、微信关注,满足信息化时代不同群体的办事需求。实现了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申报、网上受理和网上审批,使行政审批由传统的逐级书面审核向流程限时化、过程公开化、全程监督化的网上审批转变。

  4.重民意,打造“服”的品牌。(1)持续推进强化政务公开。一是不断总结探索、精益求精,立等可取事项由原来的126项增加至206项,制定并公布了《“立等可取”事项目录》。二是规范发文稿签和政务公开审批流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做到了专人受理,领导审核,电子版及纸质存档留底。三是创新实行“二维码”办事服务一次性告知模式。将6个审批科室承担的所有事项的办事流程,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告知办事群众。办事群众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相应事项名称下面的“二维码”,手机便能立刻显示出相关审批事项的设立依据、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办理地点、咨询电话等内容。推行“二维码”办事服务一次性告知,消除了办事群众“记不清”、工作人员“答不完”的服务短板,让办事群众指尖上的导引图成为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途径;对涉及申请人填写的申请样表集中打印塑封,陈列在服务台供办事群众参照;通过展板更新各窗口办理事项一览表,并对外公开。四是各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完善镇(村)务公开,通过电子屏、厅外政务公开栏、服务指南手册等,将各项惠民政策、办理事项、服务标准、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全部公开,让群众在家门口明明白白办事。五是认真落实项目公示制度。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力度,按照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应当公开的项目外,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在审批决策前,按照“谁审批谁公示”原则,通过永宁政府公众网公布项目有关信息,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2)建立科学绩效考评体系。在日常考核管理中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修改完善考核办法。形成了纪检督查、专人考核、部门监管、群众评议与个人自律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考评监督体系,促进行政审批依法依规运行。(3)畅通多元服务评价渠道。为获取最真实的评价意见,开辟了多元化的服务评价渠道。一是从服务对象反映的问题、举报投诉、回访办事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入手,促使审批人员由被动接受监督逐步向主动防控转变,进一步增强审批人员特别是科室负责人、首席代表廉政风险防范意识,确保行政审批权力透明、规范、高效运行。截至目前,通过电话、现场回访共回访办事群众270人。二是畅通投诉渠道。在窗口设有评价器,群众可对服务情况进行评价。窗口服务指南上公示投诉电话,同时在一楼大厅设立投诉箱、群众回音壁,及时处理服务对象的投诉,并对投诉问题及时跟踪了解情况,将处理意见和整改结果及时向服务对象反馈,截至目前共处理投诉13件。三是建立测评机制。采取集中测评及分时段、分窗口、分行业测评等方式,安排工作人员面向不同办事窗口和审批科室的办事群众发放调查问卷表,此次评议共发出调查问卷表1000份,为保证评议结果的客观公正,要求工作人员发出一份调查问卷表当场收回一份。对测评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形成评价监督的长效机制。经统计,评议共收回调查问卷表992份,回收率99%,其中有效调查问卷960份。(4)健全长效作风监督平台。一是开展“一岗双责”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各审批科室、窗口按照权责一致和“程序规范、流程简便”的要求,进一步梳理各项职权,针对每一项职权,明确办理主体、条件、程序、风险点、具体防控措施和监督方式等,并研究制定防控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制作承诺书对外公开。二是落实正风纠错预警机制,我局所有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县纪委正风纠错预警平台,结合日常考核情况,对工作纪律、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工作人员,局领导约谈当事人的同时,在正风纠错预警系统进行纠错。全年共纠错8人次。三是结合全县开展的“守纪律 敢担当 有作为”作风建设活动,制定工作方案,面向全县各单位,局内各科室、窗口发放《征求意见函》,将征求到4条意见建议建立整改台账,认真开展整改活动。(5)拓展服务内容,实现便民诉求“一号通”。按照《永宁县“12345”便民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由我局牵头负责“12345”热线平台建设,目前,通过对外公开招聘了10名政务公开帮办人员,已经正式开始投入运行。(6)持续发力宣传成效显著。启用永宁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设有“政务动态”、“政务热线”和“政务通知”三大互动服务功能,提供窗口电话、便民咨询、媒体聚焦、办理指南等便民服务内容,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及时推送工作动态、重要通知公告、政策法规解读等内容。截至目前,共审核上报各类信息633篇,其中被永宁县政府公众网采用295篇,被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采用36篇,被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采用8篇;被区市各报纸、媒体报道34余次。在上半年银川市考核中,我局政务服务信息1—6月报送量为139篇,比第二名贺兰县59篇高出80篇,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

  二、目前存在问题

  (一)信息化水平难以适应不见面审批服务要求。虽然已建成覆盖全区的“政务云”平台,一些事项仍然通过专网办理,尤其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网络硬件设施落后,难以满足“不见面、马上办”需要。

  (二)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各部门对审管分离的认识程度还存在差异,部分职能部门还存在着“谁审批谁监管”的思想,直接影响了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整体推进。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沟通不够,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共享机制,致使监管难度大、效率低。

  (三)政务服务人员整体水平亟待提升。随着政务服务加快由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见面、马上办”新模式转型升级,政务服务管理人员承担的改革发展任务更重,工作要求更高,人员适应能力亟需提升。

  三、2018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进一步理顺所有集中办理事项的办理环节和程序,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进一步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力争在优化流程、缩减审批时限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在梳理事项规范上下实功。在自治区统一下发的事项基本目录基础上,结合永宁县实际情况,增加本地个性化事项,形成本地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抓紧新一轮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梳理,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文件及自治区相关文件要求,加紧完成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的梳理和规范。

  (三)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按照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三主三化”的要求,以政务大厅为主阵地,以互联网政务为主方向,以五级服务贯通为主抓手,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工作思路,在严、深、实、细上下功夫,形成标准统一、运行高效、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编制好单个事项的行政审批标准,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好我县联合办理事项的审批标准,并积极进行试点,逐步建立起审批标准一体化、审批环节整体化、审批进度同步化的联合审批运作机制。并根据审批服务标准化的要求,做好新版服务指南的修订工作,真正实现审批服务精细化、咨询告知书面化、操作流程便捷化、审批服务优质化,切实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四)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发展。提高技术在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中的推广与应用,按照“一事项一标准”要求,逐事项制定审查工作细则,实行审查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加强行政审批过程管控,规范和限制自由裁量权,避免办事因人因地而异,加速整合提升现有网络系统,打通信息孤岛,紧密与政务云衔接。

  (五)加快“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模式畅通运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构建“不见面、马上办”的审批模式,力争做到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引领,着力构建“一网通办、一门对外、一号服务、一端在手、一码认证、一库共享”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一个大厅、一套网络、一张流程图”的审批目标,做到2018年达到80%事项不见面审批。同时,在证照速递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争取引入第三方广告公司来承担快递费用,解决政府群众资金压力,利用双向受益机制支撑不见面审批畅通运行。

  (六)在“12345”热线服务上见实效。加快完善我县“12345”一号通平台建设,加快“12345”热线上线运行,建立健全“统一受理、统一反馈”工作模式,做到本级政府职能范围内的咨询、求助、意见、建议和投诉等非紧急类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将“12345”热线建成民意诉求的“直通车”、解决百姓难事的“高速路”。

  (七)投资建设一流政务服务大厅。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建筑面积与功能布局相匹配、设备设施适度超前和厉行节约的原则,综合考虑便民、交通便捷等因素,投资建设政务服务大厅,为推行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提供硬件保障。将配套的社会服务机构的相关业务全部纳入办事大厅集中办理,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全面的政务服务。

  (八)着力加强窗口队伍建设与管理。落实好《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务服务办法》(政府第90号令)及自治区关于加强窗口队伍建设“组八条”规定,强化政务大厅作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基地作用,严把窗口人员进驻关,从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服务规范等方面,通过实践锻炼、督查考核等方式,加强审批人员、村(社区)代办员标准化、专业化学习培训,增强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审批人员、代办员的整体素质,大力开展服务标兵评选活动,采取微信、网络等投票方式,层层推荐、层层评选,选树一批爱岗敬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服务优质的先进典型,在全局营造学先进、当先锋、创一流的浓厚氛围,打造一支依法、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队伍。

  (九)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网上在线申报、手机终端、微信关注等信息化办公的宣传力度,加强信息的报送、筛选、采编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行以来的创新和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