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文件精神,加强我县残疾预防工作,有效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根据中国残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委在全国开展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工作要求,我县被确定为第一批创建试验区,县卫计局是具体项目实施机构,承担着残疾人的初筛、技术培训、复筛转介、残疾康复等工作职责,结合实际,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残疾人保障法律法规及有关制度为依据,全面落实残疾人筛查诊断、残疾评定、残疾康复、残疾预防宣传等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的原则,完善残疾预防服务网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二、具体项目工作任务
(一)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疾病认识知晓率
利用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安全生产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助残日等宣传节点,大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优势,运用微信、微博、电子屏、义诊、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残疾预防“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四进”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做好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病等卫生知识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和预防残疾的重要意义,提高全民对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二)加强组织管理,强化技能培训
为确保“一法一办法”的贯彻实施及残疾人预防项目工作有序开展,成立了由卫计局副局长任组长、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家技术指导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项目工作任务。
专业筛查技能是高质量完成项目工作的保证,按照孕产妇产前筛查、0—6岁儿童残疾筛查、残疾评定的技术要求,我局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临床、检验、超声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应筛查技能培训,并作为基层初筛技术师资对全县各乡镇承担残疾预防初筛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做到思想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群众满意的工作成效。
(三)规范筛查流程,落实工作细节
按照残疾预防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和《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技术方案》,严格分阶段组织实施,对筛查对象、初筛转介、复筛转介、残疾诊断等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尤其针对0—6岁儿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孤独症等五大类别,从筛查机构资质、服务场地和环境、人员资质、筛查设备等方面进行规范。对筛查预警征象表的合理使用、转介标准的掌握、转介单的规范填写、统计量表的整理存档等进行系统指导,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
(四)加强康复站建设,提高康复服务功能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残疾人基层康复站建设与管理,提升残疾人康复能力,以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导向,为残疾人提供国家规定的免费康复服务项目。我局在县残联的支持和配合下,在闽宁镇原隆村、杨和镇惠丰村、望洪镇南方村和南环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基层康复站,今年又申报了李俊镇仁存分院、望洪镇新华分院、闽宁镇卫生院康复站。康复站配备专(兼)职残疾人基层康复训练指导员(以下简称“康复员”)和康复协调员,结合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与残疾人基层康复站共享场地资源,由“中医馆”的医护人员兼任康复员、残疾人专干兼任康复协调员。建立基层残疾人康复档案管理制度、基层各相关部门协作制度、上级部门联合检查考核制度、康复员工作职责、康复协调员工作职责等制度。康复站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6小时,在康复治疗、康复员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发挥专业作用,并利用信息网络平台,与残联共享残疾人健康信息资源。
(五)提供便民服务,保障残疾人就医
为保障残疾人就医方便,各卫生医疗机构均开通绿色通道,设有导医台,配备导诊工作人员,提供免费轮椅,优先挂号、就医等惠民政策,在医疗机构场所有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等无障碍设施,还需逐步完善各项惠民政策和设施建设,既保障残疾人安全,又为残疾人提供便民服务。
三、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自2017年7月残疾预防试验区项目工作开展以来,县域内孕产妇产前筛查312人,其中,唐氏筛查高风险276人,高龄孕产妇26人,产前超声筛查10人,接受产前诊断184人,阳性结果终止妊娠1人。0—6岁儿童初筛转介41人,复筛转介接受残疾诊断32人,其中,智力残疾22人,肢体残疾5人,视力残疾1人,听力残疾3人,孤独症1人,均按规范要求上报县残联备案。
四、存在问题
1、宣传不到位,群众认可度不高。“一法一办法”和残疾预防工作虽已做宣传,但缺乏力度和深度,广大群众还停留在了解的程度上,没有充分认识到预防残疾和减轻残疾程度的实际意义,致使工作开展的依存性差。
2、基层初筛工作执行不到位。作为残疾预防试验区创建工作初始环节,基层医疗机构筛查人员长期兼职工作,初筛工作虽结合儿童系统管理及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等项目工作开展,但在预警征象表的使用和转介复筛的环节落实不到位,致使转介成功率低。
3、产前诊断与儿童残疾诊断机构对接工作部门不明确。此项目工作是逐级转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系统项目,作为试验区县域内初筛转介、复筛转介工作衔接比较顺畅,但存在诊断机构对接部门缺乏有效衔接,造成接受诊断孕产妇和残疾诊断儿童家长对项目工作的疑惑,致使复筛机构与县残联后续工作环节资料缺失。
4、残疾人康复工作出现无人问津情况。基层康复站已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并配备相关设备和工作人员,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大,但广大群众对残疾康复的成效不予肯定,加之对残疾康复的认识度不够,没有信心和毅力坚持康复训练和指导,致使康复站普遍存在没有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的现象。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1、积极做好重点人群残疾预防政策和知识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咨询、义诊等形式进行残疾预防知识宣传。
2、强化基层筛查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针对筛查对象的标准、工具量表的使用、筛查工作的流程及意义进行强化,并逐个到乡镇卫生院进行一对一指导,答疑解惑,提高筛查技能。
3、积极召开项目工作会议,提高项目工作的思想认识,召开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区市妇幼保健机构联席会议,明确职责、细化流程,全力推进残疾预防项目工作的实施。
4、拓展工作思路,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签约式服务等工作,深入群众、深入残疾人家庭,真实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残疾预防和残疾康复知识的讲解,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度,增强残疾人康复的信心和决心。
永宁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6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