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紧紧围绕我县全面深化改革2017年工作要点,聚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聚焦构建发展新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督促落实各项改革工作,现将2017年度文体局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改革任务
我局牵头承担两项改革工作任务:一是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推动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市场化、多元化。二是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改革文化馆人事管理制度,组建图书馆理事会,引入社会力量,形成多元治理结构;建立精品文艺项目和作品奖励机制,推动文化艺术创作创新。
二、改革工作完成情况
(一)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出台了《关于印发永宁县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永党办发〔2017〕113号),明确了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购买内容、购买目录清单等内容。今年来,我局主要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演出和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两方面推进改革。
一是购买演出方面:对我县回族花儿歌舞团、杨和街道奇星艺术团等12个民间文艺团队采取政府购买文艺演出的方式,购买演出200余场。将各团队资源整合,穿插演出,拔高质量,提升节目档次,打造了“和美永宁 文化大集”品牌文化活动,率先在全区尝试夜间多元演出创新模式,联合多部门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卫生、送图书等活动,将原有文艺演出单一模式,拓展为融宣传、教育、演出为一体的文化服务大集,单场次观看人数最高达5000人。
二是购买人才方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切实保障农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率先在全区建立文化指导员、管理员运行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了《永宁县配备乡镇(街道)文化指导员村(社区)文化管理员的实施方案》(永文体发〔2017〕130号),正在提请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名文化指导员,为每个行政村、中心村配备1—2名专职文化管理员。目前10名文化指导员、46名文化管理员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二)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一是实施重大文化工程。2017年以来,我局实施了文化体育“八大”亮点工程,分别是文化惠民品牌工程、全民健身惠民工程、文化阵地示范工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文化市场规范工程、对外文化交流工程、文化改革创新工程、文化人才支撑工程;从阵地建设、活动开展、服务管理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群众参与率显著增加。
二是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召开了全县文化系统《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培训班,培训100余人;结合“七五普法”,编印《永宁县公共文化服务宣传读本》,联合司法局开展普法活动,利用上街宣传、“下基层 送政策”等活动发放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宣传册5000余本,宣传折页5000余份;制作宣传展板,同时利用政府公众网、政务微博、微信平台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了《关于印发永宁县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永党办发〔2017〕114号)。建设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县级:文化馆为二级馆。图书馆为三级馆,人均藏书约为0.79册,年人均新增图书0.041册次;今年通过全国图书馆第六次评估及复验工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投资2.3亿元,大手笔开工建设县综合文化艺术体育中心项目,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封顶,确保2018年9月份投入使用。乡镇(街道)级:乡镇文化站全部标准化建设,新建闽宁镇文化活动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正在配置设备。改造提升了李俊、胜利文化广场。村(社区)级:新建成靖益、南方等10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正在进一步完善提升;第一批新华、宁化等7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通过银川市初评。因我县城镇化进程,行政村进行整合,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整合了部分农民文化大院,现保有17个。杨和街道9家社区中心图书馆开展了评星定级,评定五星级8家,四星级1家。全县建有26家图书流通服务点。文体局、文化馆、图书馆有微信、微博平台,图书馆有业务网站,且都正常维护运行。
三是改革文化馆人事管理制度。一是明确文化馆的纯公益事业单位分类属性,岗位职责目标落实到人,因事设岗、以事定人。已完成文化馆第五轮岗位聘用工作,绩酬已实现挂钩,绩效工资和“三定两评一应用”严格按照考核细则对各自岗位绩效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惩。二是由政府主导,引入本土文艺骨干和热衷文化的人士尝试社会化管理,既解决了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设施设备利用问题又成为阵地有效管理的抓手,形成毛细血管效应,持续有效的使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乡村 “最后一公里”。
四是组建图书馆理事会。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永宁县图书馆理事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到市图书馆、贺兰县图书馆等优秀理事会创建试点进行观摩学习;结合我县实际,通过征求意见、民主推荐、民主协商等方式,吸纳了政府部门、图书馆行业、社会人士及读者代表等行业在学术上有一定成绩或热心图书馆事业的人才作为理事会成员。制定了《永宁县图书馆理事会章程》(草案)等制度,经过反复考察、商榷,建立了理事会理事候选人员建议名单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执行理事、秘书长建议名单。
(三)亮点工作
一是建立精品文艺项目和作品奖励机制。我县文艺精品创作平原辽阔,山峰不足,缺乏反映永宁特色的精品力作。今年来,我局积极探索,充分酝酿,邀请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共同探讨,加强对重大创作题材的研究、梳理、论证和对立项作品的创作指导,制定了《永宁县文化艺术精品扶持奖励办法》(初稿),设立文艺精品专项经费,完善扶持引导方式,加大引导和扶持、奖励力度。目前正在进行第一轮方案论证,待论证修改完善后提交县委、县政府审阅。扶持创作的眉户小戏《两个妈》荣获银川市2017年度重点文艺项目,和舞台剧《昨夜无钟声》申报了银川市贺兰山文艺奖,正在审定中;眉户小戏《两个妈》、舞台剧《暖春》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正在审定中。
二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参与文化项目建设:永宁县综合文化艺术体育中心实行PPP建设模式,与中建安装公司成立项目部共建。参与文化活动开展:调动三沙源、文化园、宁夏星动传媒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参与打造精品文化活动,如联合举办的永宁县首届户外徒步大会、“永宁大集 大吉永宁”、勇士之路 贺兰山自行车越野挑战赛等品牌活动,相继被新华网、人民网、宁夏新闻网、宁夏文明网、银川日报、华兴时报等媒体报导。首届“永宁大集·大吉永宁”活动,创出宁夏A级景区单个活动接待游客人次最多的纪录(45万人次),创出了宁夏A级景区单天的游客接待纪录(2月11日接待15万人次)。参与文化艺术培训:探索“公益公开课”模式,与宁夏艺博艺术学校联合,在节假日按照一定服务收费标准,让社会力量为文化馆进行培训辅导,以此使文化馆可以开展多元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三、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局在改革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文化管理员和指导员管理模式还不完善。二是县文化馆舞蹈、戏曲、编导、创作等专业人才匮乏。三是图书馆理事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馆办分离”,决策支撑体系不完善。四是反映我县时代的现实题材文艺精品力作不多。
四、下一步思路及措施
一是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2018年开展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预申报工作,开展自评,查漏补缺;2019年申报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验收工作。创建全国体育模范县。落实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二是完善基层文化指导员、文化管理员管理制度。目前我县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配备的乡镇文化指导员和村(社区)文化管理员数量庞大,采取文体局和乡镇双重考核管理办法,管理上存在交叉,使用上存在冲突,管理方式存在短板。我局将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借鉴外县区优秀管理经验,完善管理体系,留住人才,提升服务水平,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作。紧扣咸辉主席调研文化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着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落实《永宁县文化艺术精品扶持奖励办法》,为文化“软实力”提供“硬支撑”。充分运用文化园、三沙源等载体,有计划、有重点的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借助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梦回·一千零一夜》等平台,打造1—2部精品力作。
四是实施文化人才培训工作。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方式培养专业文艺人才,尤其是舞蹈、戏曲、编导、创作等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发挥三级立体网络(即县级专业辅导员、镇级文化指导员、村级文化管理员)文化人才作用,通过形成专业辅导员→文化指导员→文化管理员→文艺团队骨干→文艺爱好者→广大群众的几何层级培训效应,使我县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遍地开花,把群众“要”文化、政府“送”文化及群众自娱自乐“办”文化匹配起来,使群众自办文化活动“落地生根”而不是“昙花一现”。
五是完善图书馆理事会建设。尽快召开会议审议通过《永宁县图书馆理事会章程》,确定理事会成员、执行理事及理事长等机构组成人员,并颁发聘书。进一步完善理事会制度、保障稳步运行、在今后的重大事项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我县明年建成的综合文化艺术体育中心的图书场馆管理奠定基础。
附件:永宁县2017年度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自查表
永宁县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
2017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