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部门 > 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文件

  • 640121-116/2018-38351
  • 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 永宁县文体局
  • 有效
  • 2018年07月05日
永宁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时间:2018年07月05日 来源: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2015年以来,永宁县文体局在区市县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要求,积极探索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现将中期评估报告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1.县级文化设施情况:县文化馆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二级馆复验评估定级,图书馆2018年评为国家二级馆。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抓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机遇,投资2.4亿元,占地150亩,建筑面积共40000㎡,大手笔开工建设集县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篮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全民健身中心、地下停车场等复合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艺术体育中心。目前已完成了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主体施工,结构砌体施工完成80%;完成了体育馆一层看台施工。

  2.基层文化设施情况:全县有望远、胜利、李俊等6个文化站,设置率100%。室内外活动总占地面积8600余平方米,总投资990余万元。有活动室、棋牌室、排练厅、手工制品培训室、手工饰品展示室、书画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配备音响设备、活动服装、各类乐器、桌椅、电脑、投影仪、图书报刊、健身器材等。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建闽宁镇、李俊镇2个文化活动中心。闽宁镇文化活动中心投资1223.82万元,主要建设文化馆、电影院、连廊,总建筑面积2380平米,配套建设停车场、篮球场、室外道路、绿化等。该中心于2017年9月竣工,正在进行设备采购,配全设施设备后向居民全面开放。李俊镇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因变更地址,正在重新办理前期立项手续,争取尽快开工。按照国家、区、市要求和我县城市化进程,建设具有村级特色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个(已建成17个,2018年底新建成7个)。第一批新华、宁化等7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通过银川市验收命名。现有农民文化大院6个,农家书屋48个,图书流通服务点26个,社区中心图书馆9个。文化广场51个。

  (二)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不断提升。

  1.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公共文化阵地全部坚持常年免费开放,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间56小时以上,文化馆、文化站42小时以上,街道电子阅览室28小时以上,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活动室20小时以上。

  2.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2016年底率先在全区建立文化指导员、管理员运行机制,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名文化指导员,为每个行政村、中心村配备1—2名专职文化管理员。

  (三)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1.改造图书馆、文化馆功能。改造县图书馆功能布局,增设喷泉、沙发座椅、读者沙龙和儿童阅读游乐体验区,提供精品纸质书、电子书、电子期刊报纸等,健全残疾人通道,提供对特殊人群的服务。文化馆扩发培训阵地,改造县老舞厅作为县级专业团队的培训场所。

  2.健全拓展农村文化设施服务功能。整合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党员教育、科普普法、电影放映、体育健身、老年饭桌、文化活动、电商服务等公共资源,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4个,配备了1-2名管理员并定期开展各类培训。

  3.创新优化服务方式。“美丽乡村 大吉永宁”文化交流大集:提供综合性、多样性、一站式、“菜单式”服务,活动内容主要有:文艺演出、图书展阅、农民运动会、非遗展示、三下乡活动、饮食文化、服装服饰展示、“三农”、家电百货展示等。活动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公司运作、文艺团体演出、社会参与、部门协作、人民群众共享、上下联动、以竞争性磋商方式采购进行,努力把此项活动打造成为全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和农村文化盛事。

  (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丰富。

  1.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组织开展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和承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举办了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永宁大集 大吉永宁”新春花灯美食节以及各种节庆大型文化活动30余场次。二是开展面向基层的常态化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等各类文化活动600余场次,放映城乡数字电影3600余场次。三是培育打造具有永宁特色的才艺大赛、秦腔大赛、乡村歌手大赛、广场舞大赛等品牌活动200余场次。

  2.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一是文艺作品编创情况:创作了眉户小戏《两个妈》、舞台剧《昨夜无钟声》、《暖春》、《东方之花》、舞蹈《勇往直前》、微电影《真假农民工》等作品近30件。扶持创作的眉户小戏《两个妈》荣获银川市2017年度重点文艺项目,和舞台剧《昨夜无钟声》荣获银川市贺兰山文艺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3.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紧抓小城镇、中心村打造文化传承陈列展示室的契机,配合做好农耕文化展示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刺绣)展示、培训工作,由银川市级剪纸传承人任新兰负责并开展乡村妇女剪纸、刺绣培训。正在筹备永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编结、剪纸、皮影、金丝沙画、刺绣)培训班。

  4.扶持社会力量和群众自办文化。扶持了2支民营文艺团体、10支农民自办文化实体;组建业余广场舞表演队、秧歌社火队、秦腔自乐班等乡土人才队伍40余支,人数达600余人。

  (五)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1.锻造专业人才:整合退休的艺术工作者和民间文艺团队的文艺工作者资源,建立永宁县文化艺术人才库。各乡镇均有1名专职、1名兼职文化工作人员和1支文艺团队;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016年底率先在全区建立文化指导员、管理员运行机制,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名文化指导员,为每个行政村、中心村配备1—2名专职文化管理员。

  2.壮大志愿者队伍。我县以各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阵地,结合12支民间文艺团队,使每乡镇均有一支文化志愿队伍,并定期开展广场舞培训、歌唱培训等活动,现有注册志愿者400人。

  (六)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不断创新。

    制定了《永宁县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落实方案》、《永宁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目录》等,建立了文化帮扶工作机制,采取精准措施,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品牌、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人才培养等协同共建。推进图书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出台《永宁县图书馆理事会章程》及《永宁县图书馆理事会选举办法》,确定了落实理事会候选人员名单。

  二、存在问题

  一是阵地建设急需加强。永宁县综合文化艺术体育中心项目未建成,对创建文化先进县和开展文化群众活动工作影响很大。

  二是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够,利用率还需要提高。一些文化惠民政策与群众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如电影下乡和农家书屋的建设,因片源及书源比较陈旧等影响,缺少观众和读者,已建成的一些文化体育设施利用率较低,公共文化阵地管理水平不够高,服务能力不够强,使公共文化设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反映我县时代的现实题材文艺精品力作不多。从整体上看,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精品、经典之作存在空白,尤其是反映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少、农村文艺创作水平弱。作品创作生产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明显,首位带动和多点多级发展态势没有形成。

  四是乡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乡镇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文化建设。只有逢年过节搞搞文化活动,平时不注重开展日常文化活动,没有真正把文化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公益性文化的职能作用发挥的不充分。

  五是文化活动趋于常规化。近年来的文化活动举办的数量多但有影响的、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动较少。

  六是文化人才紧缺。县文化馆、图书馆年龄断档,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且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无法对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民间文艺团队进行培训辅导。乡镇(街道)配备的文化指导员、管理员模式还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七是基层文艺团队创作、演出乏力,经营形式单一。

     永宁县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

        2018年7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