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部门 > 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 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文件

  • 640121-116/2018-92273
  • 永文体发〔2018〕175号
  • 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 永宁县文体局
  • 有效
  • 2018年11月09日
永宁县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思路
永文体发〔2018〕175号
时间:2018年11月09日 来源: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2018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永宁县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按照文化部、区、市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紧紧围绕“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发展理念,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切实加强文化市场规范管理,全面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始终,制定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坚持党组中心组和干部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红船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进一步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切实加强局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强化局党组的统一领导。着眼提高决策力和执行力,调整班子成员分工,最大限度地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事项党组会议研究,强化局党组集体决策,集中领导。结合银川市委第三巡察组巡察及反馈工作,开展了自查自纠和认真整改工作。完善了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党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和完善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继续深化“文化先锋”、“牵手共建”工程,大力开展“两学一做”、创先争优、评星定级等活动,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党组织文化引领示范作用。加强组织、廉政及作风建设,健全了组织体系,对在职、离退党员加强管理,转接组织关系,严格党费收缴。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服务社区及帮扶对象,党员承诺践诺,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改进,党员廉政风险防控意识普遍提高。组织集体学习37次,召开党组会议及扩大会议60次,定期检查党员干部学习笔记,初步实现学习主体、内容、形式、时间的“全覆盖”。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入开展“学、查、改”干部作风整治活动,不断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强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深入开展党纪党规系列教育活动,加强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大责任考核、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和制度防线。持续深化“四风”整治,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和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文件,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打造特色文化阵地,完善基层文体设施建设。县综合文化艺术体育中心完成了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主体建设,结构砌体完成80%,完成了体育馆一层看台建设;按照“8个有”标准,完成第二批10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闽宁镇文化活动中心目前已投入使用;投资130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的李俊镇文化活动中心,目前主体已完成;实施体育健身升级工程,将“15分钟健身圈”转型升级为“10分钟圈”,新增健身路径31套253件,篮球架19.5付,健身驿站3处,拼装式游泳池1处。

(二)采取“菜单式、订单式、流动式”服务模式,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体育进万家系列活动共计20项。春节期间举办的“永宁大集 大吉永宁”新春花灯美食节、“全民健身季冰雪嘉年华暨置信·三沙源新春彩灯文化节”旅游观光人数再创新高,接待游客达50余万人次。举办文化惠民“四送六进”、“你点单,我送戏”送戏下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百场文艺进基层、“三下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场文艺巡回演出等活动300场次。举办2018年“喜迎60大庆 绘笔美丽家乡”第四届少儿书法、绘画写生大赛暨颁奖晚会系列活动、“喜迎60大庆 踏歌起舞·欢乐永宁第五届广场舞展演”活动、永宁县第十五届“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等大型具有我县特色的文艺演出活动。承办了全区2018年春节健身大拜年、2018年“春雨工程”陕西省文化志愿者宁夏行“大舞台”永宁县巡演、厦门爱乐乐团赴闽宁镇慰问演出等活动,放映城乡公益数字电影1300余场次。举办安塞腰鼓、广场舞、声乐、摄影培训、剪纸、舞蹈、礼仪、朗诵等培训班共计12期26余班次,培训15000余人次。这些活动的蓬勃开展保障了各乡镇每年集中开展活动4次以上、每村每月平均观看2场演出、4场电影,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率达85%以上。

开展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以“中国梦•宁夏情”为主题,组织创排一批精品文艺力作,组织好喜迎60大庆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依托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以“爱我中华,爱我家乡”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展演活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家乡故事。

(三)积极倡导全民阅读活动,营造“全民悦读”浓厚氛围。承办了宁夏2018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宁夏第二届乡村读书节开幕式活动。2018年,县图书馆馆藏总量为189668,共接待读者95000人次,图书流通165000册次,全年歌德借阅机借阅量达55441册次。依托农家书屋平台广泛开展“三下乡”、“迎新春”系列活动,受惠达12000余人次。积极开展各类经典诵读和专题知识讲座,受益达4000余人次。全年开展“传承中华文化 共读一本好书”、“涵养家国情怀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国学经典 传承家教家风”等全民阅读活动70余次,举办寒、暑期“美丽家园 快乐成长”亲子绘画比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少儿传统艺术培训班21场,受惠达2000余人次。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健康永宁”计划。以“全民健身季”“全民健身节”为全民健身活动重点,先后举办了2018年迎新春全民健身季“中国体育彩票杯”永宁县首届农民篮球争霸赛、“中国体育彩票杯”永宁县迎新年健步行暨全民健身活动启动仪式、2018年迎新春全民健身季“北方乳业杯”永宁县冰雪运动会、永宁县第四届职工运动会、永宁县第十三届老年人、残疾人运动会等共计18次。承办了全区体育大拜年启动仪式、全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第11轮“宁夏巴格斯醉美国际酒庄”专场开棋仪式等活动。打造永宁县体育品牌活动,举办第二届全国游泳俱乐部大联盟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第二届勇士之路·贺兰山自行车越野挑战赛等品牌赛事,着力提升我县知名度。广泛开展全县干部群众健步行等全民健身活动,助推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成功。

(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非遗时代魅力。举办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交流活动;新发掘县级传承项目6项,非遗传承人11人;原隆村非遗传承基地举办传承培训班6期,培训移民190余人,传承基地被评为市级传承基地,奖励资助资金5000元;剪纸、贺兰砚等4项传承技艺分别得到市文广局1000元资助;葫芦压花烙画、原隆村非遗编织项目分别荣获得第二届全国旅游产品大赛金奖和铜奖。扎实开展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工程,组织任新兰、刘亚明等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统文化讲座、非遗知识传授、经典戏曲展演等活动12场。实施长城资源保护工程,坚持长城保护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文物执法检查,联合阿拉善左旗文物管理局对明长城永宁段沿线进行实地核查,设立长城保护站。联合消防大队开展文保消防安全专项检查,保障文物安全,全年文物检查累计36次。

(六)强化市场监管责任,不断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水平。经常开展各类普法、“扫黄打非”宣传,印发各类法制宣传材料9000余份,广泛普及法律知识。以网吧、娱乐场所、新闻出版等为监管重点,严把审核关、监管关,对全县文化市场经营户进行“一户一档”管理,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全面掌握经营户的安全生产现状。配合永宁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扫黑除恶专项工作。安排执法人员参加区、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培训班。继续推进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建立健全正版软件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全力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通过完成“净网”“护苗”“清源”“固边”等专项行动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推动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制定“阳光娱乐”行动计划方案,建设示范场所,开展阳光娱乐、文化惠民等活动。全年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共开展各类检查90余次,500余家次;“扫黄打非”检查 7次,共检查80余家次。包装装潢印刷企业检查6次,检查经营单位10余家。在检查过程当中,对4家违法规定的网吧责令整改,暂扣了光纤设备。收缴淫秽色情光盘20余张、盗版图书20余册。文化市场正常有序运行,未发生安全事故和投诉等现象。

(七)创新工作思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新期待。协助拍摄国家电影总局牵头的全国脱贫攻坚电影《贺兰山下》(暂定名),该影片讲述了西海固村民在闽宁扶贫干部带领下,历经艰辛把闽宁镇建设成为美丽移民乡村、全国精准扶贫、决胜小康的新时代先进典范的故事。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总时长105分钟,已完成审片,于近期首映。由中央扶贫办牵头拍摄的40集大型扶贫题材电视连续剧《国家情怀》由我县协助提供拍摄素材,在永宁县拍摄4-5集,将我县文化以新形式展现出来。与县政协文史办联合编写《永宁民间故事》系列丛书,对永宁民间文艺进行了抢救性挖掘。书法家马成义荣获第十八届cctv年度表彰大会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的艺术家。

举办“美丽乡村 大吉永宁”文化交流大吉活动,在全县五镇一乡、两个农场巡回开展,每镇演出5天时间,交流大集,为农民提供综合性、多样性、一站式、“菜单式”服务,活动内容主要有:文艺演出、图书展阅、农民运动会、非遗展示、三下乡活动、饮食文化、服装服饰展示、“三农”、家电百货展示等。活动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公司运作、文艺团体演出、社会参与、部门协作、人民群众共享、上下联动、以竞争性磋商方式采购进行,努力把此项活动打造成为全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和农村文化盛事。

实施“一村一品”创建工程。指导各乡镇村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以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传统民俗为主要内容,开展特色文化项目创建活动,努力实现一乡镇一支特色农民艺术团、一村一支特色文化活动队、一个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积极推进许桥、雷台村史馆建设。

实施千名乡土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千名乡土文化人才库”,加大定向定点分级培训,完善培训计划和机制。组织文化干部建立村级联系点,落实一村一名文化专管员、一名文化辅导员、一名文化带头人制度,形成城乡人才联动帮扶机制。建立文化队伍动态管理机制,出台《永宁县文化体育指导员、管理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对各乡镇、村(社区)的指导员和管理员进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严格管理、落实责任。

实施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与推广示范项目。制定《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与推广工程实施方案》,成立广场民族健身舞团体协会,进一步创新完善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与推广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强广场民族健身舞骨干培训,举办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推广成果展示、大赛等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普及度,我县选送的“欢乐永宁·踏歌起舞”广场舞展演项目,成功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名单。

积极做好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公布创建进展情况,及时上级部门对接,接受指导。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初步完成各项申报工作,等待上级部门的审核。

三、2019年重点工作思路

2019年,永宁县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旗帜,紧扣建设绿色、高端、和谐、宜居这一目标,突出“唱响新时代,谱写新篇章”两大重点,实现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基础明显夯实、文化体育品牌建设明显进步、舆论引导能力明显提升、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力度明显增强、文化体育产业培育力度明显加快、文化体育人才明显聚集六个目标。为此,将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能力。

督促完成“三馆一中心”建设;完成李俊文化活动中心、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农民健身路径工程;配合抓好闽宁镇图书馆分馆建设,实现总分馆改革试点突破并免费开放。完成永宁飞碟靶场建设项目一期项目,力争6月份竣工,满足射击队训练需求,并尽快承接国内国际高规格品牌赛事,使之成为国内知名运动休闲场地。继续抓好闽宁镇原隆村公园改造、雷祖庙修缮项目、明长城等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建设保护工作。

(二)着力开展群众性和精品性文化体育活动,努力打造文化体育活动品牌。

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以“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继续打造好“湖城之夏文化广场季”、“美丽乡村•大吉永宁”、“永宁大集 大吉永宁”新春花灯美食节”、“全民健身季冰雪嘉年华暨置信·三沙源新春彩灯文化节”四个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四送六进、百场文艺进基层、广场舞展演等文化表演活动。打好传统优秀文化品牌,多方建设传统优秀文化阵地,集传统艺术大讲堂、专场演出、非遗、文化展示为一体,继续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工程;推行演出重心向乡村下移,继续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歌手大赛、广场舞大赛、秦腔大赛、秧歌社火展演、“美丽乡村 大吉永宁”自主文化活动品牌。举办声乐、器乐、秦腔、书法、编结、广场舞、秧歌社火等各类培训班。全力开展“全民健身年”活动,举办每月一次的干部群众健步行活动、全县职工运动会、干部职工徒步运动会、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赛事。积极组团参加全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力争实现总成绩“保七争六”目标。继续引进和打造全国游泳俱乐部大联盟公开水域游泳赛、勇士之路·贺兰山自行车越野挑战赛、贺兰山东麓红酒国际马拉松等全国性赛事等国际国内户外运动精品赛事,将赛事做成运动旅游精品线路、精品产品,结合大旅游、大健康、大户外产业培育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把永宁打造成为区内一流、区外知名的户外运动乐园。鼓励群众文艺创作,大力扶持民族舞蹈、花儿戏曲、农民书画、小戏小品、民族器乐、非遗展演等民间传统艺术,建立优秀文艺创作扶持孵化机制。

(三)着力加强保护和利用工作,努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完善非遗名录,加强和改进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健全非遗传承基地、传习点管理机制。举办专题非遗培训班4期。实施长城资源保护工程,坚持长城保护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研究与传播计划”项目,深入挖掘各级文保单位文化内涵,推动对外开放文保单位解说词全覆盖。

(四)着力加强文化执法,深入推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落实《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推行文化市场红名单制度,完善文化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监管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加强查办演出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品市场等领域案件,严查文化市场禁止内容。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随机抽查事项达到文化市场监管执法事项的100%。加强文化市场安全生产检查管理,确保文化市场全年无安全事故。依托“清源”、“净网”、“护苗”、“固边”、“秋风”五大专项行动,加大对非法违禁出版物及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打造“扫黄打非”教育基地,依托基层工作站广泛开展宣传、巡查、监督等日常基础工作。以乡镇村上网服务场所为重点,引导上网服务场所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广泛开展环境服务分级评定,加强分级评定结果应用。推动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制定“阳光娱乐”行动计划方案,建设示范场所,开展阳光娱乐、文化惠民等活动。继续推进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建立健全正版软件资产管理长效机制。

(五)着力抓好人才工程建设,不断夯实文体事业发展基础。

以加强人才管理、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着力点,引导指导各乡镇、中心村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开展“金牌广场舞培训员”、“金牌文化管理员”等评选活动,争取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完善规范文化指导员、管理员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探索创新文体指导员管理员机制,留住人才,激发人才作用,以点带面,广泛覆盖。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