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切实提升村(社区)的应急能力,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统筹推进防灾减灾体系能力提升,根据《关于印发<永宁县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及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解决村(社区)应急力量不足、应急机制不健全、应急预案不完善、物资保障不充分、装备配备不到位、综合应急能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力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体制机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目标要求
围绕“补短板、强基础、织底网、促协同”要求,从2021年起,用两年时间,依托现有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资源优势,实现村(社区)应急管理“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强化基层应急救援指挥能力,以信息化、网格化为有力支撑,积极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三、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一)有场地设施。村部和社区至少有一间应急管理工作用房,能够满足日常办公、值班需要。积极建设“应急实训点”,利用现有活动场所,利用现有活动场所,因地制宜组织群众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包扎、灭火和逃生器材的使用等基础自救技能训练。
(二)有装备物资。在农村集中居住点和高层小区积极建设“微型应急站”,配备包括灭火器、逃生绳、破拆斧、呼吸面罩、急救药品等自救互救设备,有条件的可在应急避难场所配备急救设备等。事故灾害风险隐患严重的重点村(社区)要加强针对性应急物资储备。
(三)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制度,紧盯重大危险源及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火灾等事故的灾难和地震、气象、洪涝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原则上每年编制一次。
(四)有队伍保障。各村(社区)要抓紧落实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积极统筹村队干部、民兵、退役军人、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各类人员,组建村(社区)应急队伍,配备必要装备,开展教育培训,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同调动,形成辖区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先期应对处置的基本能力。
(五)有演练支持。各村(社区)要采取实战演练、模拟推演等方式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及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演练要紧紧围绕启动预案、高效指挥、有效处置等环节,突出熟悉应对措施和处置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和检验评估。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村(社区)应急能力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各村(社区)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自身实际,以新成立的应急管理办公室为主要工作机构,切实担负起基层应急能力提升的各项任务。
(二)统筹推进。各村(社区)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认真谋划、整合资源,达到村(社区)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的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其中永康社区由红星村、王太村、观桥村及旺全村共同建设应急管理办公室,永安社区由杨和村和永红村共同建设应急管理办公室。
(三)实施步骤。2021年7月底,村(社区)完成应急管理办公室建设任务;2021年12月底,100%完成村(社区)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的应急能力建设标准。
永宁县杨和镇人民政府
2021年5月27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