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今年以来,永宁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守好“三农”基本盘,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前三季度,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保持稳定。
一、农业经济总体情况
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79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农业产值23.49亿元,同比增长4.2%,林业产值0.46亿元,同比增长175.3%;牧业产值6.8亿元,同比下降3.1%;渔业产值0.31亿元,同比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5.7%。前三季度,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4.87亿元,增长2.0%,增速位居全区22个市(县、区)并列第22位、银川市第6位、沿黄县(市)第6位。
根据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累计总产值分析,其中,农业产值占74%、林业产值占0.15%、牧业产值占21.4%、渔业产值占0.9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占3.6%。从各指标的产值占比数据来看,农牧业总产值占比高达95.4%,为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
二、农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粮食生产任务全面完成。前三季度,据我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我县2024年前三季度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5万亩,其中春小麦5.45万亩;水稻0.72万亩;籽粒玉米30.91万亩;大豆1.42万亩。其中完成小麦套种大豆0.8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4万亩。粮食生产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截止目前,全县夏粮已全部收完,总产量为2.14万吨,比上年增产27.4%。完成原粮收购小麦15695.53吨、41304.03亩。
(二)油料种植面积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县油料种植面积354公顷,同期增长355%。今年全县种植油菜籽11.3公顷,葵花籽342.7公顷。
(三)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同步上升。前三季度,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5773公顷,同期增长8.5%;产量33.76万吨,同期增长8.9%。其中,供外蔬菜面积10490公顷,产量13.08万吨,占蔬菜总面积的66.51%,其它蔬菜种植面积是21.4公顷,产量151吨。
(四)园林水果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全县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128公顷,产量9.01万吨。其中,葡萄种植面积10749公顷,占全部面积的95.3%,产量9.38万吨;酿造用葡萄种植面积9150公顷,产量6.6万吨,成为我县园林水果种植的主要支撑。
(五)畜牧业生产持下降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永宁调查队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县牛存栏5.22万头,同比增长7.1%;出栏2.6万头,同比增长37.8%。其中,奶牛存栏0.94万头,同比下降9.3%;羊存栏15.38万只,同比增长4.8%;出栏21.6万只,同比增长18.1%;生猪存栏1.35万头,同比增长47.5%;出栏2.1万头,同比增长5.8%; 家禽存栏115.1万只,同比下降8.2%;出栏112.2万只,同比下降1.6%。其中,牛奶产量3.1万吨,同比下降3.2%;猪肉产量0.18万吨,同比增长8.3%;牛肉产量0.42万吨,同比增长15.5%;羊肉产量0.42吨,同比下降12%;禽肉产量0.3万吨,同比下降19.9%;蛋产量0.24万吨,同比下降78.6%,羊肉、鸡肉、蛋产量下降明显。
(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所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0元,同比增长6.6%,位居全区22个市(县、区)并列第12位;银川市第5位;沿黄县(市)第5位。
(七)主要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根据县发改局价格监测情况显示,与上期环比,9月中旬以来全县粮食、食用植物油零售价格基本平稳,肉禽蛋零售价格稳中有升,蔬菜零售价格普遍上涨。具体运行情况如下:
1.粮、油价格基本平稳。兴唐贡米(10公斤包装)57元、粳米2.45元/斤,与上期持平;面粉(法福来特一粉10公斤包装)48.8元、面粉(法福来特精粉10公斤包装)59.9元,与上期持平;胡麻油(家家一级压榨)130元/5升、花生油(福临门一级压榨)135.5元/5升、大豆油(福临门一级压榨)69.9元/5升,与上期持平。预计10月份粮油价格整体仍以平稳为主。
2.肉、禽、蛋价格稳中有升。鲜猪肉(前后腿)15.8元/斤,鸡肉(白条鸡)12元/斤,鲜羊肉(新鲜带骨羯羊肉)29.9元/斤,鲜牛肉(新鲜去骨)27.9元/斤,鸡蛋6.48元/斤,与上期基本持平。随着国庆节日消费旺季的到来,市场需求量增加,预计10月份肉禽蛋价格将会随市场需求小幅波动。
3.水产品价格基本持平。带鱼21.8元/斤、鲤鱼8元/斤、草鱼9元/斤,与上期持平。预计10月份水产品价格以平稳为主。
4.蔬菜零售价格普遍上涨。监测的25种菜品零售价格20升1降4平。蔬菜价格上涨的有大白菜1.28元/斤,涨20.4%;黄瓜3.98元/斤,涨48.5%;茄子2.18元/斤,涨37.9%;西红柿3.98元/斤,涨39.1%;尖椒3.98元/斤,涨11.2%;豆角3.98元/斤,涨43.2%;蒜苔3.98元/斤,涨21.3%;韭菜1.98元/斤,涨50.6%;大葱4.98元/斤,涨54.3%;生姜10.98元/斤,涨22.3%;大蒜5.68元/斤,涨14.1%;菠菜3.58元/斤,涨20.1%;茼蒿5.68元/斤,涨26.8%;茭瓜1.88元/斤,涨27%;花菜3.28元/斤,涨18%;圆生菜3.48元/斤,涨16.8%;芹菜1.98元/斤,涨25.3%;香菜6.48元/斤,涨25.1%;西兰花4.68元/斤,涨30.7%;青笋2.98元/斤,涨50.5%。蔬菜价格下降的是胡萝卜1.98元/斤,降16.8%。油菜、土豆、莲花菜、油麦菜4个品种基本与上期持平。由于连续降雨以及部分地区遭遇汛情影响,导致近期蔬菜供应偏紧,价格普遍上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我县一直以来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以中青年人为主,留守人员多为老年人、老年妇女和小孩,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翻土、除草、喷药、施肥等田间作业,但受劳动力短缺的影响,农村雇工价格持续上涨。同时由于本地劳动力不足,只能到外地请人,导致劳务成本进一步上升。
(二)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各类财政支农补贴上浮力度远不及各类农资成本的上涨幅度,加之农产品价格不稳定,以奶牛养殖为例,原奶收购价格与生产成本倒挂,导致奶牛养殖企业经营困难,加之饲草料价格上涨影响,农户养殖信心受到较大打击,导致奶牛存栏数和牛奶产量同时下降。
(三)养殖业出栏量受市场影响较大。由于缺乏农产品深加工相关产业,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提升仍以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肉羊养殖周期短、投入低、繁殖快,养殖户为降低饲养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普遍在育肥两个半月至三个月左右出售,未达到统计标准,导致出栏数量下降。晓鸣禽业养殖规模占永宁县家禽养殖规模75%,受市场行情影响,养殖成本增加,企业放缓生产进度,空舍期延长,存栏数量下降。同时因连续降雨影响,部分养殖户由于场地被淹受潮,将一年养殖三批次减少为两批次,导致家禽出栏量下降。
(四)农业产业纵向发展不足。农产品加工方面,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产业链条不长,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产品销售方面,产品营销手段欠缺、宣传较少,市场占有率不高,缺乏自有品牌,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不牢。科技助力农牧产业发展的能力弱,数字农业发展严重滞后。乡村物流服务网点偏少、冷藏冷运设施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
(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逐渐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鼓励“四季鲜”等主要经营主体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抱团发展,形成规模化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持续强化行业引导。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及时避免农户相互模仿、盲目跟风产生的新一轮种植结构重复、雷同问题,做好产销衔接,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做好鲜活农产品的储藏保鲜,促进“菜篮子”产品均衡有序上市,让农民既有好收成、又有好收入。
(三)持续抓好农民收入。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专场招聘、远程招聘、岗位推荐等方式持续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落实好务工农民工资保障,督促指导施工企业拓展务工就业岗位,加快施工结算,及时足额兑付工资,切实保障务工农民合法权益。
(四)持续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针对不同的农产品品种、区域差异和经营能力,通过优化农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营销能力等方式畅通销售渠道。同时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做好产销衔接,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做好鲜活农产品的储藏保鲜,促进“菜篮子”产品均衡有序上市,让农民既有好收成、又有好收入。
(来源:永宁县统计局 苏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