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落实促消费稳增长工作部署,努力复商复市。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亿元,同比增长0.1%。
一、基本情况
1.从行业结构看,批零住餐呈“二升二降”。一季度,全县批发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1%,拉动全县社零总额增长0.4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0.6%,拉动全县社零总额增长0.1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下降0.6%,拉动全县社零总额下降0.4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0.0%,拉动力与去年同期持平。
2.从消费区域看,农村消费快于城镇且拉动明显。一季度,全县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1%,拉动全县社零总额增长1.8个百分点;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占社零总额的91.8%,同比下降1.8%,拉动全县社零总额下降1.7个百分点,农村消费虽占比小,但上拉作用明显。
3.从消费结构看,限下增长高于限上。一季度,全县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占全县社零总额的33.2%,同比增长6.3%,拉动全县社零总额增长2.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同比下降2.8%,拉动全县社零总额下降1.9个百分点。
4.从商品类值看,重点监测商品呈“四升三降”。限额以上单位重点监测的7种零售商品中,其中“四升”的是粮油食品、烟酒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类分别同比增长0.4%、90.2%、41.0%和52.1%;“三降”分别是饮料类、服装鞋帽针织、化妆品类分别下降36.7%、35.1%、21.5%。
二、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一季度我县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放缓。具体表现在:
(一)消费结构有待升级。目前全县消费品市场依然以基本生活保障类增长为主,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消费热点。一季度,全县限上基本生活保障类的粮油食品、烟酒、饮料类实现零售额占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85.0%,同比增长1.1%,拉动全县限上单位零售额仅增长0.9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等大宗商品实现零售额占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9.8%,其它改善类商品仅占5.2%。
(二)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收入增速放缓带来的消费信心不足,以及医疗、养老、子女教育、房贷车贷等多方面压力,导致居民消费更趋理性,提前消费、冲动消费被抑制,消费预期更加倾向于对长期保障的需求。此外,受区域位置因素影响,周末或节假日部分居民到周边三区消费情况不断增加,消费外溢现象仍未扭转并长期存在。
三、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消费结构,增强市场主体。我县消费主要以满足日常生活保障类商品为主,缺乏改善类商品如金银珠宝、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家居类及装潢材料类等行业,需在优化消费结构上多谋划,培育拉动力强且空位的消费增长点,确保消费市场均衡发展,健康增长。
(二)夯实消费基础,激发消费潜力。一是持续推进各项“保就业、保民生”政策措施,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拓宽增收渠道,稳定居民收入,夯实消费基础,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二是不断优化促进消费相关配套政策,深挖消费热点,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拉动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方面的消费。三是重拳整治市场乱象,引导企业健全诚信机制,规范价格行为,坚决打击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抓实培育孵化,壮大消费总量。抓好月度、年度入库,不断促进限上单位数量、质量与经济体量均衡发展。一是抓好重要产品的销售单位入库,以四季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入驻企业为主,相关部门应深入调研摸排,做到达限一家申报一家。二是加大住餐单位的培育力度,逐步提高住餐单位零售额在社零总额的比重,优化限上企业结构。三是加快文化旅游、物流行业、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商贸产业转型,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来源:永宁县统计局 闫晓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