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三农服务 > 农业技术

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方法
时间:2017-07-25 来源: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玉米双斑萤叶甲又称玉米双斑长足跗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体长3.6-4.8毫米,长卵型,棕黄色,前胸脊板宽大于长,表面隆起,每个鞘翅基半部有一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成虫能飞善跳,有群居性。成虫主要危害玉米叶片、花丝、嫩穗,取食叶片时,残留网状叶脉或表皮,形成白斑,影响叶片光合作用。花丝受害,玉米正常的扬花、授粉受到影响,灌浆受到抑制,严重的籽粒破碎,影响玉米产量。
  一、发生情况
  永宁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保站在近期开展测报监测调查中发现,自去年玉米双斑萤叶甲首次传入我县以来,今年夏季我县玉米双斑萤叶甲普遍轻度发生,调查中发现尤以李俊镇宁化村发生严重,该区域已达防治指标,应立即打药防治。双斑萤叶甲自7月中旬进入成虫盛发期,可危害玉米、水稻以及多种经济作物,并可一直持续为害到9月份,预计7月下旬至8月为成虫危害高峰期。
  二、防治意见
  当前我县双斑萤叶甲平均发生程度尚不严重,但广大玉米种植户不应掉以轻心,务必做好田间监测管理,提高认虫能力,当玉米田平均单株虫量达到1头或百株有虫50头时,即展开防治。
  1、农业措施:清洁田园,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对双斑萤叶甲危害程度重以及打药后的农田及时补水、补肥,促进农作物的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
  2、药剂防治:建议使用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防1次,连续防治2次,即可有效控制该虫危害。
  来源:永宁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马瑞 杨旭峰
  编辑:王岳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