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根据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及《2022年全区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精神,2022年我县粮食生产总体指导原则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持续调优粮食作物结构、区域布局、品种结构、生产方式,稳面积、促进产量增、质量增、效益增,不断提升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
具体措施为:扩大优质春小麦,稳定口粮供应,重点推广抗倒抗病品种,保护性耕作,宽幅精播,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大麦后复种饲草及优势杂粮示范;调优水稻布局,推广宁粳43号、宁粳50号、宁粳57号等优质品种,建设“五优”水稻基地,提升品质和效益;稳步调升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籽粒玉米占比,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扩大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示范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重点推广合理密植、种肥同播及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
一、春播生产形势
去年12月以来,全县气温-4.7℃,较上年偏高1.3℃;预计2月中下旬全县气温-2℃左右,与常年相比偏高1.0℃左右,降水偏多,气象条件有利于春耕生产。0~40厘米平均土壤重量含水量为17.33%,与2021年相比,土壤重量含水量偏低,2月6日-7日全县降水5.1mm,表层土壤含水量得到补充。预计起潮时间在2月下旬末至3月上旬前期。综合分析判断全县春小麦适播期为2月20日-3月5日。
二、春播技术要点
(一)因地制宜、及时整地、顶凌播种。冬灌前激光平地、除残茬,高田、常年旱地冬春季及早耱地保墒,低洼地及时耙地,根据化冻深度旋耕散墒,顶凌播种。播种时先播低洼地再播高田,先播稻茬田再播旱田,低洼地、稻茬地最佳播种期2月20日-2月25日。高田、旱地播后需重耱保墒,低洼地播种后轻耱,如田间湿度过大,采用钉齿耙轻耙,减少浮籽。
(二)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基肥亩增施优质无害化处理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或基施优质商品有机肥80公斤,化肥亩基施磷酸二铵7.5公斤,尿素18公斤,硫酸钾5公斤,或复合肥(18-15-12)15公斤、磷酸二铵3公斤、尿素15公斤,或根据田块土壤养分和目标产量配方施肥。
(三)选用优良品种,做好种子包衣。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宁春4号、宁春50号、宁春55号,宁春58号、宁3015,早熟品种选择宁春61号。提倡种子包衣:
配方一: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全蚀病、黑穗病可选用 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30 克-45 克/100 千克、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200 克-300 克/100 千克、3%苯醚甲环唑 200 克-300克/100 千克种子进行拌种。
配方二:常年旱田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 400 克-600克/100 千克种子进行拌种。搅拌均匀晾干后播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腥黑穗病及地下害虫。
(四)种肥分离、精量播种。选择种、肥分离的精量播种机械(上年秋季未激光平地田块,应使用窄播幅播种机械),亩带种肥磷酸二铵7.5公斤,亩播量22.5~25公斤,行间落籽匀,无浮籽,播深3~5厘米,高旱地和沙地适当加大播量,确保全苗。
(五)耕播一体化匀播技术。耕播一体化匀播技术是目前小麦生产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本、增产潜力明显,要求及早耱地保墒,至播种前不再整地、土壤化冻5~7厘米时及时顶凌播种,施肥、旋耕、播种、镇压一次完成,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培育壮苗。操作中防止播种过迟,干土层加厚或湿度过大,影响播种质量。
(六)适时追肥。提倡机播旱追肥培育壮苗。3月中、下旬降潮前芽期亩机播尿素17.5公斤/亩,破除板结、借潮溶肥,促根壮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